笑傲網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河系,前提是我們能知道130億年前的銀河系是什麼樣子的……不過,這個問題也是可以解決的,我們可以多次跳躍,10億光年、20億光年……130億光年,可以透過這種方式去逐步識別出130億年前的銀河系,即在130億光年外找到幼年期的銀河系並進行定位。
同樣可以建立座標軸的方式,這樣就會有座標的概念。
1、原點——以銀河系旋轉中心為原點
2、z軸——z軸垂直於銀道面,並且從z軸的正方向看銀道面為順時針旋轉。
3、x軸——離銀河系最近的星系在銀道面上的投影為x軸的正方向。
4、y軸——由x軸得到y軸。
ps:這個規則也可以應用到太陽系上。
假設我們以銀河系的某一條旋臂作為x軸正方向。當一艘飛船沿著x軸方向跳躍,如果跳躍距離不是銀河系自轉週期(2。5億年)的話,這艘飛船上的人會發現自己實際上並不是按照x軸方向跳躍的,而是到了一個莫名其妙的位置。特別是如果跳躍距離剛好是1。25億光年的話,人會發現自己跳到了銀河系的反方向。很簡單,因為人觀察到的是1。25億光年前的銀河系,人觀察到的銀河系其實剛好旋轉了180度,看起來像是飛船跳錯了地方。實際上,只是銀河系轉了個身而已。以銀河系最近的星系作為x軸的正方向的好處是,你在多次跳躍途中不用被飛船的“方向”與目的地不符而擔心(起碼看起來是不相符的)。而最關鍵的是,你是站在銀河系這個“旋轉木馬”外看銀河系,而不是坐在“旋轉木馬”上,搞的自己天旋地轉。如果是以旋臂為x軸方向的話,你會發現你將要面對十分複雜的計算,而且最基本的概念都會把你的頭腦搞暈。當然,通常這些麻煩事會由電腦來解決,但如果不幸你的電腦發生了一點小小的事故……你仍不會“迷失”方向,起碼,你可以跳躍到最近的智慧星球,但問題是路途中的多次校正有可能讓你在飛到智慧星球前就耗盡了能量,那才是真正的麻煩事。現在看起來一套比較完善的宇宙定位座標系統已經完成了,但是一些細節還是要注意一下。太陽在銀河系這個“旋轉木馬”上以240公里/秒的速度在執行。太陽系的直徑(冥王星軌道為邊界)40個天文單位(約60億公里),太陽系移動相當於自身直徑的距離時,大概要花費289天。但是對於高速運動中的物體來說“時間流失”的也比較慢,穿越時空感覺花費了一年,可能實際中已經過了許久……所以當你回來時,會發現太陽系已經“搬家”了。以光速走60億公里需要5個半小時左右,而如果太陽系“搬家”太遠,可能你就不得不多花上十幾個小時來“趕路”了。好在這都是以正常速度下計算的時間,而以光速飛行的你,可能感覺只花了十多分鐘,所以以後的人應該不用像我們過春節一樣在火車上呆上那麼久。起碼,在感覺上不那麼痛苦了……
座標系的中心;即“原點”是宇宙船本身。
座標系按宇宙船的正前方、正後方、正左方、正右方、正上方、正下方分為6個區域(sector);每個區域是以原點為定點的正四稜錐體(即金字塔形)。
宇宙船的前進方向正對著正前方區域正四稜錐體的正方形底面的中心。
各個區域以顏色分辨。
正前方區域-----sectreen(綠)
正後方區域-----sectorblue(藍)
正上方區域-----sectorindigo(靛藍)
正下方區域-----sectorred(紅)
正左方區域-----sectoryellow(黃)
正右方區域-----secte(橙)
6個區域的4分割
將每個區域正四稜錐體的正方形底面劃分為4個相同大小的正方形。以這些小正方形為底面;原點為頂點;各作一個小四稜錐體;將正四稜錐體分成4個小四稜錐體狀的小區。
分成的4個小區;從左上角的小四稜錐體開始順時針依次命名為a、b、c、d。
一般情況下;為了方便靠聽覺辨認;會以下面的單詞代替所說的區。
a--------------------alpha
b--------------------bravo
c--------------------charley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