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 (第3/4頁)
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許多共同關注的話題。當初他得知我從軍區調入總參時,是很不贊同的。他說:“為什麼不願意在下面多做些實際工作?”我說,部隊又不打仗,除了安全防事故就是打掃衛生迎接檢查什麼的,好無聊。到總參來,搞些戰略和戰役的研究和組織工作,倒還有些意義。他沒有再說什麼了。我上班的第一天,吃晚飯時,我說整整一天都在謄寫檔案,都他媽是些沒用的東西,新來乍到的,估計是要先磨磨你的性子。我妹妹在旁譏諷道:“哈,機關的小職員!”父親狠狠地說:“說了不聽,活該!”
他的腿在“文革”中摔斷了,閒暇時媽媽總是督促我們拉著父親一起活動。我們常常是晚飯後,邊走邊談,大到宏觀的世界戰略格局,小到部隊存在的許多具體問題,話題是相當廣泛的。尤其對下面部隊反應的一些問題,我感覺得到,他聽得很專注。
自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北部一直面臨著來自蘇聯軍事上的巨大壓力,老毛子陳兵百萬,它的坦克機械化叢集,在戰略上成機動配置,雖然對它的企圖判斷不一,但畢竟如芒刺在背。70年代後,蘇聯軍事學說在二戰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傳統的大縱深作戰理論,把大規模集中使用裝甲叢集進行大縱深突破,作為未來作戰的基本樣式,這就更增強了中央高層的不安。“文革”結束後,軍隊生活逐步恢復到正常秩序,針對蘇軍的動向,在我軍各大戰區的戰役訓練中,掀起了研究相應對策和戰法的熱潮。在之前,鄧小平提出了“制止敵人長驅直入”的戰略思想,他說,現代戰爭在一定意義上就是打鋼仗、打裝備、打後勤。過去是小米加步槍,對後勤依賴還不算很大。現在無論是軍需給養、武器彈藥、裝備器材,都得靠強大的後方供應;把敵人一下子放進來怎麼能行?粟裕同志也針對蘇軍裝備上的優勢提出了“不遠離陣地的運動戰”作戰方法。張震那時是主管我們業務口的副總參謀長,他在蘇軍出版的《突破》一書上批示:“研究一下,如何對付蘇軍裝甲叢集的大縱深突破,並把研究結果告我。”隨著這股熱潮在戰役領域的逐步鋪開和深入,促進了我軍戰略方針和作戰指導思想的變化,形成了在戰爭初期,以堅固陣地的防禦戰為主要作戰樣式的戰略指導思想。這在相當程度上回歸到了50年代彭德懷的思路上去。新的戰略方針形成了,後來的“801”會議和代號為“802”的華北大演習成為它的標誌。
當時許多領導同志都前往張家口參觀演習,北京軍區的領導見到我說,動員你爸爸也來看看。我轉達了這個意見,父親說,安排不開了,這樣吧,我寫幅字你送去,算是向軍區的同志們祝賀吧。他大筆一揮:“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秦基偉司令把這幅字送到《解放軍報》,刊登了出來。我回來向父親談起下面演習部隊的熱烈反響,他說:“民委轉來意見,說是違反了少數民族政策。”莫名其妙,“秦時明月漢時關”,歷史唯物主義上哪去了?
當然,這都是些生活中的小插曲。這期間,我和父親閒談的話題,常是圍繞著新的戰略方針展開的。他一般多是在聽,很少發表意見,但我感到他其實是有自己的看法。
父親說:“你們做的這件事很重要。50年代和彭老總、粟裕,還有陳賡同志在一起,就在搞這個東西。就戰爭初期的概念來講,我看不是大了,而是小了,要朝更困難方面做準備。但我現在思考的還不是這個問題。”
能詳細談談嗎?我當然願意系統地聽一聽。
“我考慮的不是打的問題,而是不打的問題……你們算過沒有,齊裝滿員是個什麼概念?現在是按300萬常備軍算,如果按戰時擴編算,蘇聯二戰擴充的兵員超過了1000萬,這又需要多少儲備?這還只是講數量,更重要的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武器在更新,作戰方式在變化,我們究竟該怎樣準備戰爭?
“這就擺出了個問題:不僅要研究今天的戰爭,更要研究明天的戰爭。早打、晚打,對戰爭準備來說,是大不一樣的。如果我們被眼前的局面所束縛,那我們就無力發展。不忘戰備是對的,但戰爭並不是就迫在眉睫,我和楊勇同志就多次說起過。當然,他們有壓力也是實在的。”
後來我知道,他的這個思想,曾在軍委多次談過,只是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利害關係自然也就不同了。軍委副主席張震當時任副總長,我在他領導的部門工作,記得一次張震見到我曾說過:“你爸爸說得對,軍隊建設怎麼搞,核心是先解決‘戰爭與和平’的問題。我和他的看法是一致的。”前兩年我和哥哥去看望張震,他拉住我們兄弟倆的手說:“你們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