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 (第2/4頁)
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多人都知道呢。”
美女嘴角露出一絲微笑:“原來……是這個樣子啊。”
正在慶祝的裴煒突然感到了一絲寒意:“今兒這天……好象不太冷啊。”
裴煒自言自語的說。
第三卷 1996
第一百三十八章 暴露了
成三比四,但是這個進球僅僅只是讓最後的比分更好看些而已,並沒有能夠改變最後的結果。
不管怎麼說,這是一場皆大歡喜的比賽,球迷們看到了一場精彩的比賽;雲嘉天宇幾乎所有的球員都得到了出場的機會;溫格對球員們的狀態有了一定的瞭解;新加盟的幾名球員都在球場上展現出了自己的實力;市委很高興雲嘉天宇用一場勝利來為全市人民送上了新春賀禮;民族隊雖然輸了球,但是十萬美元的出場費讓他們的收穫也不小,同時也沒有輸得太難看;至於雲嘉天宇……
“球票收入九十七萬,附屬商品收入大約十萬,廣告收入五十萬,再加上這場比賽的獨立轉播費用五萬,扣除一百多萬的開支(其中民族隊的出場費就有八十多萬),差不多收入五十萬上下……”
拿著會計送上來的這場比賽的財務報表,裴煒眯著眼睛笑了,這還是他入主雲嘉天宇以來,第一次在一場比賽中實現了盈利,雖然對於他來說這五十萬不算什麼,但是最少證明了一點,他對俱樂部的開發是成功的,畢竟他不能總是靠自身的資產來投入到俱樂部裡面去。
這是一個好的開端,也是裴煒逐漸摸索的一條如何讓俱樂部具有自身造血功能地道路。
在進入21世紀之後。足球俱樂部的虧損在逐漸增多,就算是歐洲五大聯賽的俱樂部也基本上都在負債經營,只不過那些豪門是靠財團的注入資金,中小俱樂部除了一部分能夠透過不斷出售球員來獲得利潤之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是負債累累。
就連生活水平比中國要高的歐洲俱樂部也很難透過球票、商品和轉播權收入來維持俱樂部的正常運轉,老百姓收入水平相對來說比較低的中國,俱樂部要如何找到生財之道也是一個很現實地問題。
以一個俱樂部平均每個主場都能夠有三萬球迷買票觀看比賽來計算——實際上這已經是很高的了,就算是在職業聯賽最紅火的前幾年。也有很大一部分俱樂部的球票收入達不到這一點——象雲嘉天宇這樣,分成四十、二十和十塊這三個檔次的球票價格,一場比賽在球票的收入上不過七十萬,十一個主場加起來也不到八百萬,胸前背後再加上場地邊廣告牌地收入算是一千五百萬,再加上其他雜七雜八的收入。滿打滿算一個俱樂部一年的收入能夠達到三千萬就已經是經營得相當不錯的例子了。
但是在96年以後,一個俱樂部一年的投入就算有五千萬,也只能是算中等投入水平,甚至還遠遠不夠。
光是這個巨大的差別就足以讓所有的俱樂部都只能夠依靠掛靠集團的資金投入,否則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
之所以支出這麼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球員的收入增加得太多了。
職業聯賽開始之前,就算是國腳級地球員,每月能夠拿到二千元錢的收入就已經是相當不錯地了,但是在職業聯賽開始之後,98彭衛國從廣州轉會到重慶。他的身價是二百多萬元,但是根據傳聞。重慶隊為了能夠將這名國家隊地中場發動機招至麾下,光是在他一人身上的花費就不下五百萬。多餘的錢到什麼地方去了呢?還不是進了球員和經紀人的腰包?
就算是一個甲B球隊坐板凳的,可想而知俱樂部在這方面的開支是多麼的大,對俱樂部地經濟上造成的負擔是多麼地沉重。
增加梯隊建設,讓球隊可供選擇的餘地增多,在有了競爭之後,俱樂部之間自然不會用惡意的攀比來滿足球員和經紀人那無限膨脹的胃口,也能夠節省下相當的一筆開支。可笑一些俱樂部還對此十分不理解,只是在足協的強硬態度之下才勉強按照規定執行。簡直是短視得令人發笑。
不過裴煒也清楚這並不光是俱樂部的負責人短視的問題,很簡單,俱樂部並不是這些老闆的私人財產,他們基本上都是為集團打工的,需要的是短時間內出成績,而不是如何將俱樂部的財政平衡,反正沒錢伸手要就是了,反正錢來得也容易。
那些身為集團老闆同時又在管理俱樂部的老總也並不是什麼對足球很感興趣的人,他們更感興趣的是足球這個載體能夠為他們的集團帶來多大的廣告效益,想想今年山東的某個企業為了獲得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的廣告位置而丟擲了上億元廣告費的天價,顯然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