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害,能使人惹病喪生。雖有方法醫治,也不應輕易去嘗試。據說預防之法有:①凡房屋整潔,無塵灰蛛網的,是藏蠱之家,切勿與之往來。②凡食茶、水、菜、飯等物之先,須用筷子向杯碗動的,是在施毒,急須向主人問道:食內,莫非有毒嗎?一經問破,可免受毒。③攜同大蒜頭出行.每飯,先食大蒜頭,有蠱必吐,不吐則死,主人怕受累,當然不敢下蠱。④大荸薺,不拘多少,切片曬乾為末,每早空心白滾湯送下(以二錢為度),縱入蠱家,也可以免害。⑤蠱之由飯酒中毒的,分外難治,故出外宜以不飲酒為原則。
解除毒蠱的方法最普通的,是用雄黃、蒜子、菖蒲三味用開水吞服,使之瀉去惡毒。金蠶,最畏頭嘴似鼠、身有刺毛似蠔豬箭的刺謂,故刺猖是專治金蠶蠱的特殊藥品,他如蜈蚣、蚯躬,每每也可以治蠱。
又有說,
所謂“蠱”,照漢代鄭玄的解釋是“蟲物而病害人者”。又引申為一切毒害。《左傳·;昭公元年》孔穎達疏:
“於文,皿蟲為蠱。谷之飛亦蠱。”
“蠱”字由皿蟲組成,本指生於器皿的蟲或器皿被蟲蛀壞。逐步引申,穀物腐敗所生的飛蛾從及透過其他物體變質而形成的蟲也被稱為“蠱”。蠱被稱為“蠱”。蠱被認為具有變幻莫測的性質和非同尋常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蠱”
“以毒藥藥人,令人不自知者,今律謂之蠱毒。”由毒蠱引發的疾病稱為“蠱疾”或徑稱為“蠱”。先秦秦漢人所說的蠱疾有兩個特點:蠱疾患者如同被鬼迷惑,神智錯亂;毒蠱主要透過食物進入人體而從體內發作,與蠍螫蛇咬有異。這種巫術不僅危害嚴重,而且流傳甚廣,歷代文獻屢見記載。《周禮·;秋官》記載周朝有“庶士”之職,掌除毒蠱。漢代毒蠱盛行,《周禮·;秋官·;庶士》鄭玄注引東漢《賊律》:“敢蠱人者及教令者棄市。”《晉書·;郭噗傳》:若以蠱為妖蠱詐委者,則當投界裔土。梁·;顧野王《輿地志》載:“江南數郡有畜蠱者,主人行之以殺人。行飲食中,人不覺也。”晉以後文獻記載有犬蠱、奧蠱、蛇蠱、蜈蚣蠱、貓蠱、蜘蛛蠱等。而宋代以後又有人對蠱進行系統分析,把蠱的種類分成…………………
蛇蠱、金蠶蠱、南片蠱、石頭蠱、泥鰍蠱、中害蠱、措蠱、腫蠱、癲蠱、陰蛇蠱、生蛇蠱等。
在所有蠱中最有名的就是…………………金蠶蠱
金蠶蠱:傳說中的金蠶蠱形狀象蠶(廢話:P),通體金色燦爛。唐代人認為金蠶蠱“屈如指環,食故緋錦,如蠶之食葉”,故又稱之為“食錦蟲”也有人說之所以以金為名是因為:“每至金日,則蠱神下糞如白鳥矢,刮取以毒人”所以取名為“金”古代各地對蠱術的命名不盡一致,如清代廣東香山一帶習慣將蠱術稱為“鬼藥”或“挑生”。除以上標目分析的影響較大的蠱種外,還有很多蠱只具其名而內容不詳,如《本草綱目》提到蜈蚣蠱,瑪蝗蠱,草蠱;明代的《渾然子》也有鼠蠱,鳩蠱的名稱。
古人早有百蠱之說,毒蠱和蠱術的品類是難以系舉的。
制蠱法:
有些造蠱者強調必須在農曆五月五日(端午日)聚置毒蟲,這是受了五月五日毒氣最盛的傳統觀念的影響。“蠱,多於端午日製之,乘陽氣極盛時以製藥,是以能致人於病、死。”又:“多用蛇、蟲、蜈蚣之屬來制,如果無法解救時,一觸便可殺生。”
傳說中養蠱的方法、與《通志》上一二載的相類似。《通志》中所記載的.要用一百種蟲類,而夷人所要的只有十二種。在養蠱以前,要把正廳打掃得幹乾淨淨,全家老少都要洗過澡,誠心誠意在祖宗神位前焚香點燭,對天地鬼神默默地禱告。然後在正廳的中央,挖一個大坑,埋藏一個大缸下去,缸要選擇口小腹大的,才便於加蓋。而且口越小,越看不見缸中的情形,人們越容易對缸中的東西發生恐怖,因恐怖而發生敬畏。缸的口須理得和土一樣平。等到夏曆五月五日(端陽),到田野裡任意捉十二種爬蟲回來問E端陽那天捉回來的爬蟲養不成蠱),放在缸中,然後把蓋子蓋住。這些爬蟲,通常是毒蛇、鱔魚、蜈蚣、青蛙、蠍、蚯蚓、大綠毛蟲、螳螂……總之會飛的生物一律不要,四腳會跑的生物也不要,只要一些有毒的爬蟲。這十二種爬蟲放入缸內以後,主人全家大小,於每夜入睡以後禱告一次,每日人未起床以前禱告一次。連續禱告一年,不可一日間斷。而且養蠱和禱告的時候,絕不可讓外人知道。要是讓外人知道了,自己養的蠱就會被巫師用妖法收去,為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