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才情?他的笨拙更顯出了賈寶玉的好來不說,往往還少不了賈政的訓斥責罵。時日一長,賈環一聽要見賈政,比賈寶玉更害怕,到了賈政面前,便是會的書也忘光了,更不敢放開說話,如是往復,讓賈政對這個兒子很失望,漸漸竟不怎麼找他了。倒是有幾個承過王夫人情的清客,往往提醒賈二老爺,您家裡還有個環三爺,好讓賈環出來陪襯賈寶玉。
榮國府下僕極多,更有不少幾輩子都侍奉在賈府的老家人,多有看人下菜碟的,趙姨娘本就是家生子抬舉上來的,雖是個受寵的,得人叫一聲姨娘,可也是個沒脫籍的賤妾,哪天被髮賣了都不能言語的;賈環養在她身邊,地位很是尷尬,他雖是正經的二房三爺,可除了幾個趙家的親戚和王夫人身邊幾個和趙姨娘好的丫頭,滿府裡竟再找不出什麼好好對待這母子兩個的人來。如是下人們遠著,又兼趙姨娘行事談吐上不得檯面,從賈母到王夫人也都瞧不上她,連帶著養在她身邊的賈環也跟著被人輕賤。
賈環從小就這麼長著,他有時心氣上來,也想拿出三爺的款兒來,卻沒什麼人理會,時日長了也就有些認命。他本來也不喜歡讀書,有時賈寶玉鬧著不肯讀書,王夫人也就不讓賈環去上學,他正好可以躲懶,各色事務上,人家輕賤他,他也不怎麼在意。只是趙姨娘那裡,因著賈環終究是府裡的正經主子,有些自己不好說的做的,就時常讓賈環出頭做這做那,賈環並不笨,他心裡覺得姨娘越是折騰越得不著好,可一來年紀還小不怎麼會說話,二來生恩加上養恩,便是趙姨娘再怎麼粗鄙,全天下都欠他的,唯獨趙姨娘不欠他,便只好由著趙姨娘擺弄。
卻是賈環也不愧是賈寶玉的弟弟,亦或是佛經抄多了的緣故,雖不似寶玉那樣把除了幾本聖人書之外古往今來的書本全數罵了,卻也有幾分痴意。那時賈環方才去上學,賈代儒領著弟子們拜聖人,賈環聽聞聖人的後代就住在聖人的老家,世世代代都被皇帝封為衍聖公,他痴意上來,心裡就以為聖人的後代自然世世代代也都是聖人的,似我這等姨娘生的後代,自然不能和太太的兒子去比什麼。後來在學裡,他見了那些也掛著個“賈”姓的同宗卻缺衣少食的樣子,更有些因著和賈府有些瓜葛便打破頭皮把孩子送來的人家,有的只一個破書包,連筆墨都得用學裡的,更無什麼隨從跟班的噓寒問暖,又想著自己雖不能和寶二爺比大小跟班十幾個,好歹也有幾個長隨,日常用度上二嫂子再是剋扣,可終究也只是晚兩日,並不曾真的短了自己的,竟讓他小小年紀就生出些“我也就是這個命了”的感慨來。
總算賈環畢竟年紀還小,性情未定,加上住在趙姨娘那裡,周遭總是亂聲嘈雜,這些有的沒的也就在心裡打個彎兒,還沒來得及細思,往往就被趙姨娘的高聲喝罵低聲埋怨給弄沒影兒了,轉眼又是那個到處搗亂、上不得檯面的小凍貓子。
探春和賈環雖是同一個姨娘的肚子裡生出來的,可她生下來就被抱到王夫人身邊,和趙姨娘實在沒什麼情分,她長得又好,又從小就會察言觀色,更兼伶牙俐齒,不但得了王夫人的寵愛,就是賈母那裡也對她青眼有加。下人們嚼舌根時也有議論,都道只可惜三姑娘是個姨娘生的,不然只怕就和當年大姑娘一樣好命了云云,有時被探春聽了幾句去,不免在屋裡暗自灑幾滴眼淚。
探春年紀雖小,卻極有見識,她自知自己是必得要奉承嫡母的,趙姨娘也就罷了,有時候拉著她要死要活的她也管不了,可賈環畢竟是個爺們,將來總要有個出路。對這個弟弟,探春心裡還是惦記的,往日裡賈環偶爾摸過來找探春要個小玩意兒什麼的,探春暗地裡偷偷能給也就給了。
卻是自從黛玉和英蓮來得賈府,和迎春、探春一道起居,有時賈環過來,看了他東摸西蹭見了什麼都覺得好的可憐樣兒,便拿些東西送給他。黛玉和英蓮是賈母身邊的紅人,又是客居的,賈府的規矩不好用到她們身上,就是王夫人那裡也不好去說什麼,到是讓探春心裡對黛玉和英蓮深為感激。
黛玉因自己沒有弟弟,賈環拉著她叫聲姐姐便很是高興。賈環不似賈寶玉那樣溫柔體貼,賈寶玉時常拿些自以為得意的胭脂花樣過來奉承姐姐妹妹,黛玉那裡這些女孩用的東西實在太多,莫說每年內廷採買的得先讓她挑完了再送到禁宮裡去,便是以往徒七在揚州配的方子和各色試驗品她還沒用完呢,哪裡又看得上寶玉自己胡亂調配的?由是對賈寶玉送來的並不上心,看著迎春和探春用了寶玉的東西連聲誇讚,她不過微微冷笑罷了。可賈環在黛玉面前多是瑟縮的樣子,卻讓黛玉只見其不幸,便稍加維護。
黛玉自從出生就被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