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然有他的過人之處。這話一點不假,能幹到全國性大銀行的總部高管,都有一定的專長,至少不是個笨蛋,但也僅此而已。
大家都對自己手頭的事務很熟悉。管財務的懂會計、管科技的懂原理、管經營的懂業務、管辦公室的懂文號。每個人都能說上兩句,估計寫寫東西也還可以。拍馬屁的水平有高有低,水平低的臉皮夠厚。就是沒一個能提出問題和建議的。
提出問題當然不是不會,而是不願。領導者需要的是答案,往往一句你看該怎麼辦,就能把沒有準備好的你噎死。準備好的答案和領導的意圖不合,下場也不妙。所以,沒有摸清領導的意圖之前,還是藏拙的好。
藏拙是一條很好的生存之道。不過千萬要小心,腦袋不用要生鏽的。很多的聰明人藏拙把自己藏——拙掉了。
踅摸了半天,也沒看出哪位是大智若愚的賢人。算了,不指望他們了,反正我是先知先覺的玩家,比那些聖賢有過之而無不及,只要沒刺頭搗蛋就好。
再去調查一下員工們的素質,下一步改革的成敗大部分取決於他們。這一看下來,還是大失所望。
國有大行的光環、金融業的高薪,以及萬金油式的專業要求,註定了這家銀行是近親繁殖、裙帶關係、子女交換的標本和整合。
撇去櫃面一線極少有升遷機會甚至還是不同編制的操作工,銀行的業務和管理層的專業要求其實是極低的。而銀行的分工也很奇怪。總體而言是非常的細,而非常的少。
說非常的細,是每個小事情都有專門的人負責,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職——除了儲蓄櫃員以外,每個同事似乎都在做著不同的事情。
說非常的少,是因為整個銀行上百萬的員工,工種出奇的少。也是,每個銀行網點都一樣,也就十幾二十幾個人,能分出多少工種出來。
分工細,大家基本上不太會做別人的事情。雖然學起來很快,就是個熟不熟悉的問題。
工種少,大家都做同樣的事情,有水平差距也不太明顯。(業績差距是巨大的,和資源、努力程度關係更大,有點像一流歌星和二流歌手之間的收入差距——市場只認可勝利者。)
有些為撐門面招進來的名牌大學學生,基本上泯然眾人,有些還不如資源有優勢的紈絝,更讓管理者們進起關係戶來理直氣壯。
說實話,全大水也看不出來員工們的成色。只是知道,這幫人算不上人精,也還不都是人渣,只是怎麼去區分和提高他們,心裡沒譜。
罷了,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
我拆了你們!
172章 徵詢意見
全大水暗下決心,要樹立一個銀行改革的樣板,這對正在等待各國批准中的新金融公約也有很重要的影響。
全大水對銀行的改革方案很簡單,就是拆分成一個個的利潤中心,細化利潤和風險核算。
中國的大銀行和國外的大銀行有細微的差別是,中國的銀行分支機構差異更小。和公眾們感受到的一樣,中國的銀行分理處,如果不看他們的牌子,你不會知道你到了那家銀行。
銀行之間的差異,與其說是各家銀行文化有差異,不如說是各個銀行分支機構的行長風格有差異。從大家都一樣的產品品種,銀監當局控制下的信貸制度,到各家自主開發的各類系統,有標記無區別。
傳統上和人們觀念中,銀行大小,決定抗風險的能力。而在政府注入流動性和對銀行經營直接干預的情況下,銀行抗風險的能力只與政府和經濟大環境相關。而在激進的贏利目標刺激下,實際上大銀行的風險更大,因為大銀行的負債率更高,更被政府財政化。中外莫不如是。
大銀行的分支機構,本來就是單獨考核的一個個利潤中心,只是因為銀行的特殊性而不叫分公司而已。
全大水的意圖是,即然大家都是獨立的相似體,那就乾脆點,自由發展好了。
因為是國有銀行,不能分拆成分公司,也沒有辦法讓分支行的行長們為他們手頭的資金負責,所以只能在考核指標上下功夫了。
抽調了幾個看上去聰明的員工,沒有要高階幹部,小孩子們花花腸子不多。讓他們集中梳理全行的各類考核指標,果不其然,指標的總數達到了基層員工的幾倍。
把各項指標的意義、作用理清以後,全大水下達了一系列的指示。
廢除一系列的輔助指標,突出考核利潤和風險控制的兩大類指標。具體業務種類的推廣任務作為利潤來源的輔助手段供基層行自主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