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重整大明軍混,第一步就是要廢除而名存實亡的衛所制度,不然那些他所做的一切都將白費而已。
而朝堂上的耐心而武官聽完李從年的話,卻是個個昂頭挺胸,臉上滿是得意,沒想到這麼多年竟然有人會為他們說話,特別是李從年武將的出身更是能引起這些人的好感。
“鎮北侯說得是啊!只要招募天下有志之士組建精銳部隊,何愁大明亂局不靖。”
“臣等同意鎮北侯的廢除衛所制度”
武將一片贊成之聲,紛紛為李從年搖旗吶喊,大明的軍人不是沒有敢戰之心,只是百年來套在他們身上的枷鎖太多,讓他們這些人喪失自信和自尊,只要去除這些枷鎖,後金不足為慮。
“大明不是沒有敢戰之人,只要能給予足夠的餉銀,以安其家,功名安其心,大明定然能為打造出一支無敵王師來。”和這邊武將神情激動不同,文官完全一副沉默,死死的抱著祖宗之制不放手。
“這個朕准奏!”這時候坐在龍椅上的崇禎終於發話了,他面上滿是贊同的同意了李從年的奏請。
而內閣首輔錢龍錫面上一陣嘆息,大勢已去,他們在阻止也是無用的:“臣遵旨!”望著錢龍錫的表態,那些在場的文官大臣們只得在心裡一片黯然,這武將恐怕要和文官平起平坐了。
望著朝堂上滿是贊同的摸樣,崇禎臉上行上也是大喜:“那好!諸位愛卿對開海禁一事,有什麼看法?“
已經站起來的文官們,此時卻怎麼不鬆口,個個臉上群情激昂和李從年辯論起來,而且這些文官引經據典,說得頭頭是道,把李從年差點都繞暈了,更別提坐在龍椅上的崇禎皇帝了,接受崇禎傳遞過來的眼色。
李從年心裡一陣苦笑,只得悄悄對崇禎搖搖頭,示意這件事情不能操之過急,原本李從年對於開海禁這件事就有些心理準備,只是他沒想到阻力竟然這麼大,滿朝的文武大臣差不多有三分之二反對的,真不知道這些文官咋就這麼倔呢!
☆、第一百一十七章 海禁
第一百一十七章 海禁
華夏大陸一直是一個內陸國家,對於海洋的作用,歷朝歷代只當做防備的海上長城而已,在華夏的歷史上除了南宋之外,對於海洋的作用大多數人都處於一種朦朦朧朧的狀態,根本什麼叫海洋霸權,也不知道什麼是大陸架。
海禁這東西出現在大明立國不久,當時陳友諒的餘部在沿海不斷騷擾地方,當時的朱元璋又沒有強大的海軍,萬般無奈之下只得實行嚴格的海禁。
可是他也沒想到日後華夏的敵人竟然都會出現在海上,透過鉅艦和大炮開啟了華夏的國門。再加上韃子朝廷的喪權辱國,寧願犧牲國家的利益,也要維護他們滿人主子貴族的利益,後世的人常常把明末的這段歷史當著是民族融合的程序,喜歡斷章取義,對那些敢於說出事實的人,竟然認為他們在破壞和諧。
可這些人根本不知道,當時對於漢人的祖先來說,他們可是犧牲了數千萬人的性命,來完成了這個所謂的民族融合,難道那些死去的人都白死了?難道我們的祖先就不應該反抗,屁顛屁顛接受異族的屠殺和奴役。
真他媽的屁股決定腦袋,這些整天到處吹噓韃子聖明的無恥之徒,就應該讓他們穿越到明末給這些韃子當幾年的奴才試試。
朝堂上得爭論還在繼續,雖然在李從年的極力勸說下,那些滿朝的文官對於海禁這個決策絲毫不妥協。
李從年也明白,這裡面牽扯的利益太多,如果一刀切的話,勢必起了到相反的效果,想到這裡,李從年也不再爭辯,他一臉輕鬆的朝崇禎稟告道:“皇上,前幾天京城來一個西洋的傳教士,西洋有些東西臣聽聞之後覺得十分有趣,想和諸位大人分享一下。”
凡事不能操之過急,曾經作為生意人的李從年深知要想改變人,就得先改變他們的思想,這個時代的大明士大夫,對於西方思想,特別是火器的運用十分的感興趣,因為當時明朝的軍士的戰鬥力因為各種原因下降的十分厲害。
而火器這種操作簡單,威力大的西洋武器讓大明的官員們看到了戰勝韃子的希望,孫元化的老師徐光啟等一批有眼光計程車大夫就是如此。
他們透過傳教士竇瑪利接觸了大量西方的知識,並且翻譯了幾何原本等西方的數學著作,孫元化更是火炮專家。
後世常常說林則徐是華夏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其實那都是清朝吹噓出來的,他只能說是清朝開眼看世界第一人罷了,不過他的下場卻是十分的悽慘。
李從年的話,頓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