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 (第1/4頁)
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一卷就像一個引子,而第二卷的開始才真正掀開了這段歷史故事的序幕。
我不喜歡架空,因為在我看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風起雲湧,波瀾壯闊,這其中可歌可泣的歷史傳奇猶如恆河沙數,每一樁每一件都遠比後人的想象要厚重博遠的多。
何況,無論作者的想象力多麼天馬行空,寫作始終源於生活,也歸於生活。
正因此,我才決定寫歷史,寫元末明初這段飄滿了血雨腥風的故事。也許一些人會勸我,你畢竟是一個女的,這段歷史中包含了太多軍事、政治、民族大義等男性化的元素,一個女人寫起來總是難以得心應手,不如退一步揚長避短,只是寫宮闈秘事、官宦仕女的單純女言。
揚長避短,是一種為人的智慧,但它只是中策。下策是棄長取短,所以我雖喜歡在歷史的錦緞上大刀闊斧、穿針引線,卻不會忽略描摹男女之間細膩感情的精細女工。在我看來,真正的上策,則是取長補短。為什麼要避短而不是補短呢?
男人可以寫的,女人一樣可以寫,只是寫法不同,側重點也不同。所以,我選擇以女性的角度來詮釋這段歷史,試想,在亂世中,面對江山易改,群雄逐鹿,一個女人又該如何自處?
於是,韓宛棠這個角色就這樣誕生了。韓宛棠是我杜撰的名字,在歷史上她的名字不可考,她故事也只是一筆帶過,諱莫如深。然而,她的封號“達定”二字卻讓人浮想聯翩。后妃不以姓氏為封號的,她是明史中第一人,達定意為何?從明史中的細枝末節可以得出,她原是陳友諒的妻子,卻在陳友諒兵敗時被朱元璋納入後宮。朱元璋曾在開國告文上說:“我征戰數十載,從不掠取百姓一針一線,更不曾奪**女,但今次大敗陳友諒,我必要奪其妻已洩我之恨。”
真的只是洩恨這麼簡單嗎?其實不然,“達定”二字,已初現端倪。達定天下,是朱元璋一生所求,而陳友諒則是他鐵馬生涯中最大的阻礙。力挫漢王,奪妻為妃,不正是印證了他達定天下的宏圖偉願。他要向世人證明,朱元璋是無所不能的,是天下之主,是萬物之載,普天之下,凡他想要的,終會得到,哪怕是萬里神州,哪怕是一世梟雄陳友諒的妻子。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韓宛棠,象徵著他的一個夢,一個一統天下的夢,一個傲視蒼生的夢。
作為一個女人,我不希望這個夢只是一個勝利者蒼白的宣告;作為一個歷史的旁觀者,我會覺得,即便朱元璋想洩恨,想證明自己,也不必以這種方式。他一定要得到這個女人,可見這個女人確有不尋常之處。
到底哪裡不尋常呢?美貌智慧是不用說的,若她只是一個無知醜婦,陳友諒姬妾眾多,朱元璋也未必會只取這一瓢。由此可見,此女必是一絕世女子。而發生在她身上的種種早已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無處尋覓,那麼,如何完善還原這個人物的一生就要靠作者的想象力了。
想象可以天馬行空,但絕不能是無稽之談。因為任何作品都該是源於生活,歸於生活的。我之所以創作這個人物,是源於我這一年以來對人生、對自由的深刻思考。為什麼會這麼說?人的年齡越大,就越覺得人生時有羈絆和不如意之事,也就越發茫然和力不從心。我們生活在文明發達的社會,依舊有這麼苦惱和禁錮,那麼生活在古代的亂世、又在異族人壓迫下的女子又該有怎樣的無奈與悲哀呢?
韓宛棠無疑是其中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她有著高貴的血統,優越的家世,美麗的外表,聰穎的品性,但她同時也揹負著國仇家恨,揹負著一重重的枷鎖和無奈。
我說過,第一卷就像一個引子,它交代了韓宛棠性格成熟下來的整個歷程,也奠定了整個故事的基礎與發展趨勢。從一開始,她在韓府的深宅大院裡就深深感到作為女子的不公,而幼年時母親的離奇早逝更讓她明白一個道理:在那個時代,一個女人的命運並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這個開端,源於一個電影《沉默的羔羊》。電影中的女主角幼年是一個孤兒,被寄養在遠房親戚的牧場裡。每天晚上她都會聽到羔羊被屠殺時淒厲的哀嚎,這聲音讓她害怕,讓她想到她自己,她正像這些羔羊一樣被命運的劊子手無情的屠殺,卻毫無反擊之力。終於有一天,她鼓起勇氣,偷偷把羊圈開啟,想把它們都放出去,那是那些羊都沒有動,沒有一個敢出去,只是沉默地望著她。她終於明白,這些羊早已適應了羊圈裡的一切,早已放棄了反抗,順天應命。於是,她跑了,從此走向一條自強求變的路,她害怕有一天自己也會變成那些沉默的羔羊。
韓宛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