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2/4頁)
套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旱災水患盜賊饑荒之類小事都來煩擾聖上,百官皆避之不及。
「臣啟萬歲,武陵山修望仙台一事臣以為萬萬不可。望仙台所用石料木材俱是昂貴珍稀,加之運途長遠,武陵山山勢又奇詭高險,搬木石上山不僅傷財更兼勞民。巴署二郡旱災嚴重,流民遍野,良田荒蕪,賦稅卻因修臺一事不降反增,實非蒼生之福……」
話未竟,朝堂之上已是一片抽氣聲。王洛甫是不想要腦袋了!
修望仙台是恆帝畢生所願,登高望仙,進而飛昇成仙,長生不死。好容易國師設法壇卜算出武陵山壺瓶峰乃仙氣匯聚之地,昨日聖上便急急下旨修築望仙台。群臣雖都知不妥,但無一人敢掃皇上興子。
「王大人這是何意?」恆帝尚未開口,太宰閔世賢就沈著臉色發難:「望仙台乃是吾皇修仙必要之所,我朝子民皆是向道之人,定會為萬歲此舉而滿心歡慰。什麼勞民傷財、非蒼生之福,王大人此言未免太欠端量。」
閔世賢是昭貴妃長兄,握有重權,朝中黨羽眾多,國師步犀子就是經他介紹給皇上,深得聖心。百官聞得太宰出來說話,紛紛俯首應和。
「朕意同太宰,三位皇兒有什麼話說?」恆帝看向分立兩側的三個皇子。
「稟父皇,」太子崇寧語調不高不低,所言所講卻正合恆帝心意:「兒臣為修望仙台,早令工部廣募能工巧匠,從雲南開採最上乘的白雲石做石料,木材亦囑必用青城山千年靈木,不日材料運至即可開工搭建。」
「很好。嘉兒臨兒呢?」恆帝點點頭,轉視兩個愛子。
崇嘉毫無準備,一時語塞,支吾道:「兒、兒臣也覺得父皇建望仙台很對,沒什麼不妥。」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輸給崇寧,崇嘉心中又是氣惱又是不甘,話未說完,額頭已沁滿冷汗,忙用袖管擦去。
「回父皇,」崇臨起身一揖──因著身體孱弱,早朝之時崇臨向有賜座。「修望仙台確是功德偉業,利在千秋。為彰顯我朝子民摯誠,以求上達天聽,兒臣以為籌措修臺的一千八百萬兩費用不應只限於沿邊巴郡、蜀郡,可著令戶部於全國南北三十六府郡依各地情況酌情征斂,以廣父皇恩澤,也全了我朝百姓慕道之心。」
一席話聽似普濟天恩冠冕堂皇,實化去了巴蜀兩郡黎民的大半災劫。一千八百萬兩數額何其龐大,若只從兩郡壓榨增稅,恐激起民變。分攤至全國,雖牽連更廣,地方擔子卻沒那麼繁重難支。何況署郡乃國境分界,郡內又多苗彝藏人,俱是樸野好戰,如今兩郡正逢天災,雨水數月不降,民心正是渙散之時,若真鬧出亂子,必難收拾。
「臨兒所言極是,就依此行事吧。」也不理百官是否還有奏本,恆帝已覺疲憊,徑自起身離去了。
皇上剛走,朝堂就如滾水般沸騰起來。
閔世賢走到謂嘆不已的王洛甫耳邊,惡言道:「王大人,腦袋在脖子上架久了難免累得慌。但要真移走了,可就涼颼颼了。」說罷拂袖離去,滿朝文武也相繼散去。
角落裡一個無品階笏板、身穿墨綠長衫的青年男子上前攙住了顫顫巍巍的老臣王洛甫。「請讓小人送您回府吧。」
那綠衣男子正是蘇清凌。今次跟隨上朝本是崇寧的交代,意在讓他結識眾官,早朝後便隨自己到所轄的吏部就職,不料卻經歷了這場風波。
眼看朝堂竟淪落至如此荒謬,蘇清凌咬牙不語,只伏身衝崇臨一禮,全沒心思去和太子辭別。此番若非六皇子急智,只怕望仙台一事會造成難以想象的災禍。
王洛甫訝異的看了眼身旁的陌生男子,便由著他攙扶出了朝堂。崇寧冷眼看著蘇清凌離開,毫不掩藏憤怒之色,轉身自後殿離開。
百官散朝是個大場面,三三兩兩的官員結伴出大殿,不時和近旁同僚寒暄閒話。此時人已走得差不多了,幾位光顧著聊天的才滯了後。但還有比他們更閒散的──
杜衡晚起,這會兒才邁著悠然如醉夢般的步子緩緩走過。長髮半綰著,敞懷的堇紫外袍鬆垮的披在身上,袖管空擺,一派的風塵氣。小荻拎著藥箱在後面使勁推搡他,也不見他腳步快上半分。
「一個大男人,穿著花花綠綠的衣裳,披頭散髮出入大內,成何體統?」刑部元老葛大人雙眉都擰成了結。
「杜太醫風流之名人盡皆知,鳳棲樓的花魁都被他迷得神魂顛倒,聽說是有家不回,夜夜留宿青樓呢。」禮部呂侍郎滿口的輕蔑卻難掩一股子醋酸味。
「太醫官的名聲都給他敗壞盡了,虧他爹杜廷修還是院判呢,兒子卻有夠輕狂放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