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 (第1/4頁)
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誤撞所抓人質多為季氏族人,現如今季氏一族在朝中勢大,季衡更是皇帝跟前第一寵臣,故而官軍受人質掣肘,只得任由其出海。
季衡得知情況時,人正在蘇州城內,蘇州城雖然沒有被倭寇攻下,但是也是損傷慘重,城牆亦有損毀,季衡前往巡查。
季氏族人被倭寇抓走之事,汪大人覺得自己義不容辭需要向季衡說明,故而只好派人給季衡送了信來,說了季氏族人被倭寇劫走之事。
季衡看了信,愣在當場。
209、第五章
倭寇海賊劫掠一地,抓捕陸上百姓為人質為俘虜之事乃是十分尋常的,被抓之人,大多為一般男女,劫到海上之後,便成為倭寇海賊的奴隸,生活十分艱苦,一般都是幹些雜事,任打任罵,任殺任剮,自然要是遇到大戰,往往他們還要被作為敢死隊,有些稍稍厲害的人,或者能夠逃跑,或者就直接淪為了海賊,女人則是成了營/妓,淪為洩/欲和生孩子的工具。
季衡對這些十分明白。
所以看到信上說他的族人被抓走數十之後,就大腦充血,差點要坐不穩。
好在他一向是內斂而鎮定的,雖說泰山崩於前而不改色,但是此時他也幾乎要忍不住。
季衡回老家祖宅的次數實在有限,一隻手也數得過來,認識的人自然更是有限,不過,宗族的牽絆卻不是用回老家幾次來判定的。
蘇州知府劉炳正坐在季衡下手,劉炳這次是守城有功,季衡前來巡查也對他多有褒揚,他雖然面上恭敬又沉靜,心裡其實是歡喜的,他等著自己高升的機會呢。
季衡弱冠之齡,巡撫閩浙,文人清高,閩浙兩地官員,對他本是很不服氣的,不管面上是多麼恭敬恭維,心裡都會有些輕視,特別是看到他長得面若桃花,眼含秋水之後,心裡的那些輕視就更重了。
最初劉炳也是在心裡這般輕視季衡的。
不過季衡這下東南來,身上絲毫沒有任何輕浮之象,反而是文韜武略,性格堅毅,讓人折服。
劉炳也不是迂腐之人,漸漸也就真心佩服他起來,在心裡讚歎自古英雄出少年。
蘇州乃是屬於江蘇,不過因距離餘杭不遠,故而這裡便直接由汪秉直管理了,汪秉直雖然只是閩浙總督,但是因兩江總督沒有魄力,加上倭寇海賊又是不管省界的,流竄到哪裡就是哪裡,要是倭寇從閩浙流竄到江蘇安徽等地了,就該兩江總督管,這樣便是誤事,所以為了便於追擊,皇帝就賜予了汪秉直跨省用兵的權利。
於是這蘇州,便也成了季衡管理之地。
劉炳見季衡看了信之後神色有變,便問道,“撫臺大人,是出了什麼事?”
季衡又看了一眼信,將信紙直接遞給了劉炳,劉炳看了信一眼,為了十足十地要表現出悲憤之情,他瞬間就站了起來,對那倭寇大罵道,“這群倭國賊子,侵擾我地方,劫掠我百姓,不殺盡不足以安民。”
他說著,又看向季衡,皺眉道,“下官沒有記錯的話,撫臺大人祖籍便是興化,這倭寇所劫之人,是撫臺大人的族人,倭寇入海,怕是沒有逃得太遠,讓水軍追擊,不會追不到。”
那信裡汪大人只寫了倭寇劫掠興化,劫走成百百姓,其中季氏一族便有數十,因其以百姓為人質,官軍受到掣肘,不得已放了他們入海。
劉炳一看這信,信裡沒寫那季氏一族的數十人是季衡的族人,但是劉炳何其人精,要是真是一般百姓被抓為人質,汪秉直根本會是管也不管,直接追擊,人質在汪秉直眼裡什麼都不是,能夠救回的人質便救,不能救回的直接就算了。
這其中自然也是有原因在的。
倭寇十分兇殘,宮城之時總是抓捕大批平民百姓做先鋒敢死隊叩擊城門,這些百姓要是不向前就會被殺,向前去叩擊城門有可能還能夠有生機,故而這些被俘虜的百姓只得做倭寇的先鋒敢死隊,最初有城中守軍憐憫百姓,將城門開啟放這些百姓入城,但是百姓裡卻又摻雜有海寇,入城之後馬上反戈,於是城池馬上被迫,倭寇入城,更是大肆劫掠,殺人放火,城中百姓死傷數千,燒燬房屋無數。
如此這般,之後汪秉直直接下令,一律被抓百姓,若是做倭寇敢死隊的,視為倭寇無異。
這樣的做法反而讓倭寇束手束腳了,因為抓了百姓做敢死隊也無法叩開城門,而且這些百姓有些還是有血性的,知道上前也是死,往後也是死,那何必向前殘害同胞,還不如退後和倭寇死戰。
因發生了幾起俘虜倒戈反擊倭寇之事,倭寇反而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