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兒不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芝加哥大學的幾個學生帶著嘲弄的態度去聽多伊爾先生關於心理學的演說。然而,他們中間一個名叫萊茵的學生為演說者的嚴肅精神所感動,開始認真聽了。某些觀念給他印象很深,他無法從心中排除這些觀念。
多伊爾先生談到一些很有聲望的人,他們不斷地探索心理現象的奧秘。萊茵決定進行調查,並從事一些研究。
北卡羅利納州杜克大學的萊茵博士談到他從前聽多伊爾先生演說的事時說:“按說有些東西,我,作為一個學生,應當早就知道了。但我直到聽了他的演講以後,才開始認識到其中的一些東西。我所受的教育忽視了許多重要的東西,例如求知的方法,我開始看到現今教育制度中的某些缺點。”
他對尋找一種新的求知方法發生了興趣。他開始憎恨這樣一種制度,按照這種制度探索任何形式、任何論點的真理,都變成了一種戒律。他產生了一個熾烈的願望:科學地學習真理,學習運用人的心理力量。
萊茵本來打算把他的一生奉獻給大學教學工作,這時,為了實現他的理想,他決定改為從事研究工作。有人告誡他說這會使他失去名譽、優厚的待遇和工資;朋友和同事也都嘲笑他,並且力圖阻撓他。他告訴一位身為科學家的朋友:“我必須為我自己探索。”
這位朋友答道:“你要是發現了什麼,就留作自己用吧!沒有人會相信你的!”
在過去的45 年中,萊茵博士面對輕視、嘲笑和不公正的評價進行了不屈的鬥爭。但在那些年代中,他最感苦惱的就是缺乏必要的財力,不能擴大研究。他唯一的腦電圖掃描器是用從廢物堆中拾來的一個醫院拋棄的機器殘骸裝配起來的。
今天仍有許多人在探索真理的路途中遇到種種障礙,幾乎在任何學院或大學裡,你都可以找到像萊茵博士那樣艱難地獻身於科學事業的人。
馬登追逐金錢,萊茵追逐真理,在一般人的眼裡,二者不可相提並論。
但是,拿破崙·希爾告訴我們,追逐、崇尚金錢也是一種崇高的信念。
三 金錢可以給人帶來幸福
金錢可以做壞事,也可以做好事,關鍵在於用之有道,金錢除了滿足基本生活花費外,還可用於慈善事業。
洛克菲勒家族,透過贈給金錢,給成千上萬的人帶來了幸福。
在19、20 世紀之交,許多曾使美國工業蓬勃發展的大人物開始陸續離開人世,他們的龐大家產將落在誰的手中,不少人都極為關心。
人們預料那些繼承人大多數將難守父業,會白白地把遺產揮霍掉。
就拿大名鼎鼎的鋼鐵大王約翰·W 蓋茨來說,他曾在鋼鐵工業界因冒險而贏得“一賭百萬金”的稱號。後來他把家產傳給兒子,兒子卻揮霍無度,以致人們給他取了一個綽號叫“一擲百萬金”。
人們自然也以極大的熱情關注著小洛克菲勒。
1905 年《世界主義者》雜誌發表了一組題為《他將怎麼安排它?》的論點,開場白這樣寫道:
“人們對於世界上最大的一筆財產,即約翰·D·洛克菲勒先生的財產今後的安排感到很大興趣。這筆財產在幾年之中將由他的兒子小約翰·戴·洛克菲勒來繼承。不言而喻,這筆錢影響所及的範圍是如此廣泛,以致繼承這樣一筆財產的人完全能夠施展自己的財力去徹底改革這個世界。。要不,就用它去幹壞事,使文明推遲四分之一個世紀。”
此時,在老洛克菲勒晚年最信任的朋友牧師蓋茨先生的勤奮工作和真心的建議下,他已先後把上億鉅款,分別捐給學校、醫院、研究所等,並建立起龐大的慈善機構。對所建立的慈善機構,老洛克菲勒雖然進行了大量的投資,但在感情上對這種事業,他還是冷漠的,他更看重賺錢這門藝術,怎樣從別人口袋裡把錢賺到自己手中,是他畢生工作,也是他生活的唯一動力。
這就給小洛克菲勒提供了一個機會,他同時又牢牢地把握住了這一種機會。
小洛克菲勒曾回憶說:
“蓋茨是位傑出的理想家和創造家,我是個推銷員——不失時機地向我父親推銷的中間人。”
在老洛克菲勒“心情愉快”的時刻,譬如飯後或坐汽車出去散心時,小洛克菲勒往往就抓住這些有利時機進言,果然有效,他的一些慈善計劃常常會得到父親同意。
在12 年的時間裡,老洛克菲勒投資了446719371 元給他的4 個大慈善機構:醫學研究所、普通教育委員會、洛克菲勒基金會和勞拉·斯佩爾曼·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