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發弄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宋史。宗澤傳》中記載道:澤前後請上還京二十餘奏,每為潛善等所抑,憂憤成疾,疽發於背。諸將入問疾,澤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塵,積憤至此。汝等能殲敵,則我死無恨。”眾皆流涕曰:“敢不盡力!”諸將出,澤嘆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翌日,風雨晝晦。澤無一語及家事,但連呼“過河”者三而薨。都人號慟。遺表猶贊上還京。贈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諡忠簡。
宗澤死後,朝廷的封贈是“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諡忠簡。”
這個封贈一出,朝廷內外為之哇然:這個封贈也太低了吧!
不得不說,相對於宗澤對朝廷做出的貢獻,這種待遇明顯是有些涼薄。
ps:謝謝zhuxyhh01大大陳鍾大大三牛aa大大大大的打賞,獨孤颯霜大大的首贊和其他書友的訂閱和點贊支援。
第二百三十四章:同人不同命
頂級的大將,特別是象老帥宗澤這種勝率極高的大將,宋朝並不多見。所以,當這種級別的大將死後,往往都會得到朝廷豐厚的封贈和恩恤。
參照一下朝廷對之前幾位主戰派頂級武將死後的贈諡:首先是种師道,朝廷對他先後做出了兩次的贈諡,一次是欽宗皇帝所贈,另一次是高宗皇帝所贈。
《宋史。种師道傳》中記載道:欽宗親臨祭奠,悲痛哭泣,贈開府儀同三司……建炎年中,加贈師道少保,諡號叫“忠憲”。
這是一個正一品的封號,可謂是位極人臣,無以復加。
其次是張叔夜,《宋史。張叔夜傳》中記載道:訃聞,贈開府儀同三司,諡曰“忠文”。
儀同三司意為非三公官而得亨受三公的竺遇,三公者,司徒司寇司空也。
開府儀同三司在宋朝是個從一品的官位,也就是說,張叔夜死後的封贈僅僅次於德高望重的种師道。
可是,老帥宗澤死後的贈諡僅僅是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諡忠簡。
在宋朝,觀文殿學士只是一個正三品的頭銜;而通議大夫,更只是一個區區正四品下的職位。
令人難堪的是,在老帥宗澤生前,已經是天下兵馬大元帥府的副元帥,身居武將之首,位同一品太尉。
一般而言,官員死後,朝廷都會做出升遷的封贈,讓官員死得風光體面。
但是,宗澤死後。不但得不到朝廷的升遷。還降了好幾級。這種待遇。可以說是對老帥宗澤的一種變相的侮辱。
這種做法,可謂前所未有,聞所未聞。假如老元帥在天之靈得知,情何以堪!
中國人都習慣於蓋棺定論,也就是說,對於官員死後所做出的封贈,代表著朝廷對這個官員的態度,以及對這個官員生前所作所為的評價。
朝廷如此對待宗澤。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皇帝對宗澤是多麼的厭煩,才會在他死後,做出此等下作的報復行為。
單從職位功勞資歷等方面比較,宗澤絕對不輸於种師道和張叔夜兩人,但為何最後朝廷的評價相差這麼遠?
又或者可以這樣問,宗澤到底做了什麼,讓高宗皇帝感到如此的厭煩。
宗澤與种師道和張叔夜這兩人相比較,到底有什麼不同之處?
在《宋史》卷三百三十五列傳第九十四中有這樣一段對話:既入見,上曰:今日之事。卿意如何?
師道曰:女真不知兵,豈有孤軍深入人境。而能善其歸乎?
上曰:業已講好矣。
對曰:臣以軍旅之事事陛下,餘非所敢知也這段對話的背景是在金兵第一次包圍汴梁城的時候。
當時种師道勤王救駕,皇帝問种師道:“你對金兵的看法如何?”种師道的回答是:“金兵孤軍深入,犯了兵家大忌,難道要放他們走嗎?”欽宗皇帝提醒种師道說:“我已經和他們講和了。”而种師道對此的回應是:“我只是幫你打仗的,其餘的事情我不想問,也不敢知道。”
好一句餘非所敢知也,這就是种師道和張叔夜這兩人共同擁有的態度。
這種態度,詳細來說,就是當皇帝提出詢問的時候,適當地發表自己的看法,一旦皇帝立定了主意,就無條件執行聖意。
對於這樣的幹部,哪家皇帝不喜歡?所以朝廷對他們的高度評價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那宗澤又是怎樣的一種幹部呢?從《宋史。宗澤傳》中記載的三件事情,就可以看出宗澤的品性和所作所為。
第一件事情:登元祐六年進士第。廷對極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