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發弄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岳飛透過這些年打下來的彪炳戰績和治軍的嚴謹,贏得了包括韓世忠、吳玠、楊沂中和劉琦在內的一大批武將的友誼。
這就是所謂的意氣相投、惺惺相惜。
這段時間因為和議的事情,岳飛與高宗皇帝即不咬弦,多次提出辭職的申請。韓世忠看在眼裡。擔心岳飛在朝堂上與高宗和秦檜發生什麼語言衝撞,因此特意前來相陪,以防萬一。
這次岳飛與高宗皇帝見面,距離上次還不到半年時間。時間雖短,人物依舊,可形勢卻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半年之前。高宗皇帝意志堅定、信誓旦旦,君臣之間親密無間,要齊心協力去征服女真金人,恢復我漢家昔日的榮光。
“中興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張俊、韓世忠不受節制外,其餘並受卿節制。”
這句話。讓人何其振奮、何其熱血沸騰。
而如今,岳飛還是那個岳飛,但在高宗皇帝的心裡,妥協已經代替了勇氣,而猜嫉則取代了信任和默契。
是什麼隔閡了他們………張浚嗎,秦檜嗎,酈瓊嗎,又或者…高宗本人?
每個人的算盤都不一樣,每個人的心裡都有屬於他自己的一本帳。
站在岳飛的角度,他肯定認為自己沒有錯。
自己為國為民,始終如一,怎麼可能會有錯誤?反而是皇帝與他的宰相們,朝秦暮楚,遊移不定!錯的還不是他們?
而站在高宗皇帝的角度,他也同樣不會認為自己有錯。
正如古人在《詩經?小雅?北山》中所記載的一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既然身為天子,撫有天下,所有的事都是我的私事;所有的人、物都是我之私有,我想怎樣就怎樣。
身為臣子的只有無條件服從才是本分,怎麼可以懷疑我、反對我、忤逆我,動輒以辭職威脅我?!
所以,錯的肯定是岳飛才對。
基於這兩種既然不同的觀點與角度,高宗皇帝與岳飛的交流,從開始就註定了失敗的必然結局。
“嶽愛卿對於與金國的和議有何意見?”高宗一臉平靜地問道。
對於高宗皇帝的提問,岳飛不假思索,衝口而出:“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謀國不藏,恐貽後世譏議。”
此話一出,朝堂之上一片死寂。
從後來發生的結果看,岳飛的回答準確無誤,沒有一絲一毫的差錯,就象他在幾個月前對張浚預測淮西兵變一樣。
可悲的是,這次岳飛的預言再一次變成了現實。
岳飛猜中了結果又如何,岳飛有先見之明又能怎麼樣?
問題在於,岳飛的這番言論,不但隱隱約約地說出了高宗皇帝的懦弱和低智,還直接地點明瞭宰相們的無能。
更甚的是,岳飛說出了一個非常嚴重的,任何皇帝和當官的都無法去面對和接受的結果………後世的譏笑和非議。
“恐貽後世譏議”,這肯定是朝堂上最厲害最惡毒的罵人說話,沒有之一。
對於岳飛這樣的一種態度,誰能夠接受得了呢?
人性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哪怕別人的意見再正確,也務必請以禮貌、紳士、隱晦、以退為進的方式來告訴我。
不然的話,只能視之為故意挑釁!
普通人都如此。更何況是當今的天子和當朝的宰相?
而岳飛的想法和常人有些不同。
作為一個流傳後世的英雄,他的生命是一根堅挺剛銳的長矛。一切直指核心,從不理會什麼曲折、迴避。
他認為是對的,那麼就直接去做。
說到底,岳飛把政治當成了戰場,用最直接最精簡的辦法去面對和解決問題;卻不知道所謂的政治,講究的是利益,一小撮人的利益。
至於皇帝的利益和國家、民族的利益,在岳飛的眼中。從來就是同一回事。並沒有任何的區別。
正因為這個緣故,岳飛才會對參謀官薛弼說出“君臣一體,不當形跡是顧”這樣的說話來。
對於岳飛的說話,高宗皇帝氣得臉色潮紅,雙唇緊咬;而秦檜則是渾身哆嗦,目露兇光,恨不得把岳飛給生吞活剝了。
韓世忠怕惹出大事。奏請高宗,說與岳飛還有點軍事沒有辦完,望皇上恩准二人先下朝。說完,強行把岳飛拉出朝堂。
岳飛走了,和韓世忠一道提前離開了臨安城。
岳飛在朝堂之上大鬧一場,不但使高宗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