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因為路遠,讀書又費銀子,村子裡很少有人去唸書,竇家村識字的沒幾個,像竇林那般大的孩子,村子裡有十多個,再大一些的也有十多個,這些孩子大多都是跟在大人後面幹些活兒,要不就是到處東跑西玩的沒個約束,如果能進學堂讀書,識字懂得做人的道理也是不錯的。
聽到竇花說道建學堂,竇順義的眼睛就是一亮,對此十分贊成,不僅村裡人能收益,他家也能受益。
竇順義有個大兒子讀書多年勉強考了童生,秀才是怎麼也沒考上,讀書不成,呆在家裡種地也不成,如果學堂能修建起來,他兒子當個教書先生,教孩子們讀書認字還是綽綽有餘的,也算有了正當的營生。
竇順義當著眾人,同樣把所得的銀子拿出了三十兩,有了這六十兩銀子,學堂就能順利修建起來。竇順義還表示,新學堂的第一年不收束脩,只要願意的孩子不分男孩女孩都能進學堂,一年之後願意學的,每人一年一兩銀子的束脩。
圍觀的人們見此,已經不見了對銀子的眼熱,反而高興起來,紛紛表示願意幫著村子一起修建學堂,只出力不要工錢,村裡的人都知道讀書識字是好的,如今學堂能建在自家村子裡,孩子們就近讀書,能有這樣好的事情,大家都是支援的。
修建學堂的事情有竇順義這個一村之長主持張羅,竇花也放心,安心的過自己的小日子。
槐樹林子開滿槐花的時候,竇花還真的領著幾個小的去賞花了,看著成片的槐花,聞著那清新的花香,竇花覺得真是太美了,竇青幾個小的不是賞花的,是為了摘花的,這些槐花剛開,正是新鮮,摘下來,和棒子麵和在一起,撒點鹽花,貼出來的餅子,特別好吃。
竇花也摘了一些沒有開放的花苞,她記得有種槐花茶,就是用這些未開放的花苞晾曬而成的,曬一些留著泡水喝也不錯。
槐花開敗了,沒多久就到了農家人最忙也是最重要的麥收時節,這是村裡每戶人家的大事情,家裡的人都會停下手裡的其它活計,一起拿起鐮刀,趁著日頭正好的時候,用最快的速度收割麥子,進行晾曬,脫粒。
麥收又叫搶收只有地裡的糧食收回家中才是最穩妥的。原因沒別的,麥收時節人們最怕的是趕上陰雨的天氣,熟透的麥粒被雨水一澆就要發芽發黴,品質下降,影響收成。
發芽發黴的麥子是不能交稅的,人吃的話也容易生病,不能吃不能用,就被糟蹋了,莊稼人都指著地裡打出來的糧食過活的,自然不捨得讓糧食浪費。
這天一大早,竇花一家人早早起床,吃了早飯,各帶著一頂草帽,拿著鐮刀,帶了一大罐子的槐花茶,竇花在裡面還稍微撒了幾個鹽粒,就是為了解渴防中暑的。
連小灰子也算上,一家人一起去了地裡,這時的太陽還沒升起,天色灰濛濛的,正是涼爽的時候,這時候割麥子是最爽利的,不僅是竇花家,就連其他的人家都選在這個時候出來割麥子,遠遠看去,每塊地裡都有人在忙碌。
放任小灰子在地頭的草地吃草,竇花領著竇青和竇翠下了地,一人兩壟,分開割麥子,竇林和竇紅兩個小的,跟在他們後面,撿拾漏下的麥穗,每一粒糧食在老百姓眼裡都是十分珍貴的。
割麥子既是個力氣活,又是個技巧活兒,需要兩手配合,一手抓,一手割,當麥子割了一堆後,還要捆成捆,這樣方便裝車運送。
竇花已經很久沒動手割過麥子了,僅存的割麥子記憶還是在前世的六七歲的時候,那時候割麥機還沒有普及,人們都是用鐮刀割麥子,她年紀小,跟著大人去地裡,也是跑著玩而已,有時也會揮舞著屬於她的小鐮刀,割幾下,她爹怕他割上腿,便用打成捆的麥子,搭成一個小麥屋,在裡面鋪上衣服,就讓她在裡面玩,不許割她麥子,裡面有水有吃的,她在裡面玩著玩著,有的時候還能睡著了。
這段兒時的記憶現在想起來是那麼遙遠,又是那麼的親切,竇花不禁有些想念現代的父母,心中有些酸澀,在心裡默默的為他們祈福。
在剛開始的時候,竇花有些手生,還趕不上竇青的速度,在割了一會兒後,動作慢慢熟練,手眼並用,配合默契,收割的速度快了起來,很快趕上竇青並超過了他。
竇花家裡一共有八畝四分地,都在去年秋天的時候種上了麥子,那個時候竇三山夫妻都在,地裡的活計很容易就能幹完。
如今只有竇花幾個,要想將這八畝多地的麥子收割完,怎麼也要四五天的時間,這可不太妙,要知道這收麥子就要搶收,和老天爺搶時間,萬一老天爺不高興下一場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