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南離潼關還有一百六十里左右,接下來是晚上時間,雖然說晚上行進速度達不到白天時候,但晚上涼爽,人馬的不適程度會降低一些,以一夜時間行進一百六十里,應該不在話下。
楊晞下令,暫時休息,從渭南補充一批戰馬,替換體力不支的馬匹,軍士並不停留,繼續出發,食物和飲水都是在馬上補充的。這讓李德福和劉光庭兩將不解,也有點抱怨。
但在楊晞的說明及嚴厲的命令下,也不敢違抗命令,指揮軍士繼續前進。
入夜後,從渭南到潼關的官道上,可以看到一支點著火把的長龍,在快速行進。
在行進途中,楊晞已經遭遇到數次急馳的驛站快馬,都是從潼關往長安傳求救急報的。
這讓楊晞放了點心,有求救的急報往長安傳,也沒遭遇到潰兵,說明潼關還在哥舒翰的手中,沒被叛軍攻佔,這是大幸。要是潼關落入叛軍之手,那憑他這三千兵馬,想奪回潼關可是太難了。除非叛軍在攻佔潼關後、興奮之下不加強防守,給他以可趁之際,突襲得手!
“希望上天能助我,在潼關失陷前抵達那兒!”這是楊晞一路行去過程中不時發出的祈望。
-----------------
天已經快凌晨,潼關城頭上依然一片燈光通明,來回巡邏的軍士不斷!
率殘部逃回關的哥舒翰,令殘部加強守衛,不得有任何懈怠,嚴防安祿山的叛軍趁機攻城。
同時一再派出使者,請求朝廷派大軍救援,他已經連續派出了六波人馬,請求朝廷救援。
哥舒翰知道,要是朝廷不馬上派兵救援,僅憑他手下這些不滿萬的殘兵敗將,要守住潼關無異於痴人說夢,難於登天。不過哥舒翰到底是久經沙場的戰將,一身征戰無數的他,知道將所有希望寄託在朝廷救兵上不太現實,很多時候要靠自己,即使朝廷在接到他發出的求救急報後,馬上遣將馳援,但最快也要在兩天後才能抵達潼關。叛軍取得大勝後,一定會趁勢攻城,在朝廷救援兵馬抵達潼關之前,要如何守住城池,是件很考驗人的事,也是他必須要佈置妥當的,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哥舒翰知道潼關對於長安的重要性,這也是他一再堅持只據關而守,不出城作戰的原則所在。將叛軍阻在潼關城外,與叛軍打消耗戰,等待勤王之師抵達,不讓叛軍長驅直入長安,這是目前能做的最重要的事,也是最正確的行為。但朝中那般急功近利的短視之徒,特別是宰相楊國忠,一再蠱惑皇帝,令他率軍出關作戰,封常清和高仙芝的前車這鑑讓他不敢不從,終於在三次上表抗爭無果後,朝廷令他出關作戰的命令第四次傳來之時,他被迫率絕大部分人馬,出城與叛軍主力作戰。
雖然他是被迫出戰的,但依然小心謹慎,將近二十萬大軍分兵幾段前進,以防中伏!
但人算不如天算,如此小心謹慎,依然在隘道中被叛軍伏擊。
因為曾有預料,哥舒翰也馬上採取了應對之策,令氈車開道,準備強行突破隘道,繞至叛軍後方,以優勢兵力將叛軍擊潰。但叛軍採用了火攻,整個山谷都被草料燃起的大火封住了,前軍再也頂不住火攻與頭頂上箭矢、長木、石頭的攻擊,很快潰敗。而退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往來時的路逃。
幾萬潰兵往後逃,將後面十萬人馬也衝亂了,叛軍各部輪番對潰亂的官軍展開攻擊,哥舒翰根本不能控制局面,最後在幾百騎親信人馬的護衛下,自首陽山西渡黃河,再繞回到潼關。
幸好他在潼關還留了三千兵馬,有這三千兵馬的接應,潼關才不至於棄守。
經初步盤點,出關的二十萬大軍,潰逃回潼關的不到八千。
潼關城外,原本用來拒敵、深達數丈的禁溝,都被唐軍將士填滿了。許多有幸逃回潼關的軍士,就是踏過禁溝中同伴的屍體,才回到城內的。
二十萬人馬一天之內就潰敗,讓哥舒翰近乎絕望。
但他依然沒放棄,想依靠萬餘潰兵憑潼關天險防守,同時派人四下蒐集流失的潰兵。
哥舒翰相信,只要朝廷救援的兵馬及時抵達,還是能守住潼關的。
但現在禁溝被逃跑回來的已方軍士屍體填滿,很讓哥舒翰頭疼。
原本可以憑禁溝的天然地形拒敵,使敵不能臨潼關城下,但現在已經被屍體填滿了,叛軍可以踏著屍體攻至潼關城下,展開攻城行動,僅憑城內萬餘的潰兵,怎麼能守住潼關?
哥舒翰已經令一部軍士連夜清理禁溝內的屍體,並派人蒐集附近的潰兵,準備迎擊天亮以後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