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與爭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鐵血大後方》
作者:辰龍在天
正文 第001章 歸國博士
【1937年。華北平原。夏天。黃昏。】
只剩下半張臉龐的夕陽,神情漠然地龜縮在西天盡頭;狗一樣的的山體相互擠壓著把夕陽殘留的一縷光芒遮擋住後;天地間便是一陣昏暗。
不能把光芒奉獻大地的夕陽是十分憤怒的,她聚集起身上所有的熱量;刺破阻擋她的山體,穿透遮蓋她的雲朵,依舊將瑰麗的光芒迸射四方。
刺破山體的殘陽光芒竟是那樣的神采熠熠。火熱鮮亮;將一大片一大片的雲朵塗抹成血紅色;血紅色的雲朵在夕陽餘暉的浸染下凝聚成亢奮的鮮血,一滴一滴從天空傾灑在大地之上。
踩踏著夕陽的餘暉,關錦璘徜徉在一望無際的棉田曠野中,英俊帥氣的臉上綻放著愜意的笑容。
腳下的這片棉花,是關錦璘用心血凝聚起來的成果,當他從遙遠的英倫半島,那個存續輝煌了整整一個世紀,也引領世界高科技一個世紀的大不列顛帝國學成回國,把種植棉花的技術帶回祖國,在華北平原十家樓這塊土地上試種成功後;30歲的關錦璘才像臨床分娩後的產婦,長長嘆了一口氣。
一千多個日日夜夜,三年多的時間,關錦璘就是和十家樓的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直到在還很貧瘠的土地上種植出高產棉花。
十家樓這地兒是生產小麥的肥田沃土,可是以前種植的棉花畝產最多隻有三四十斤;低劣的產量,使百分之九十的老百姓不願意種植這種絮繁的經濟作物。
關錦璘的到來,徹底轉變了十家樓老百姓的種植觀念。
當然了,種植觀念的轉變,是建立在棉花畝產超過百斤的基礎上;這是關錦璘辛苦勞作的結果,也是知識和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關錦璘在十家樓種植的棉花畝產超過600斤,600斤的棉花產量要是放在二十一世紀前半葉並不是新聞;新疆建設兵團一畝棉田的產量甚至打到1200斤;可是在二十世紀30年代,全世界的棉花畝產最高也就四五百斤;關錦璘能在華北平原試驗成功畝產600斤的棉花產量,已經破迪尼斯紀錄。
關錦璘的高產棉花是錦葵科棉屬植物的種子纖維,原產於亞熱帶;英國人將棉花引植到英倫半島;關錦璘又將英國人的技術和籽種引進到十家樓。
棉花在在熱帶地區栽培可長到6米高,一般為1到2米;花朵乳白色,開花後不久轉成深紅色然後凋謝,留下綠色小型的蒴果,稱為棉鈴。
錦鈴內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從棉籽表皮長出,塞滿棉鈴內部。
棉鈴成熟時裂開露出柔軟的纖維,纖維白色至白中帶黃,長約2至4厘米。
600斤的棉花產量一經公佈,立即轟動四方,當地政府在村中給關錦璘擺了一席豬肉宴;中央政府也任命關錦璘為農產調整委員會技術專員,棉業處主任。
凝望著花蕾飽滿,鮮花片片的棉花田野,關錦璘吟唱了一曲《四季歌》:
春季到來綠滿窗,大姑娘窗下繡鴛鴦。
忽然一陣無情棒,打得鴛鴦各一方。
夏季到來柳絲長,大姑娘漂泊到長江。
江南江北風光好,怎及青紗起高粱。
秋季到來荷花香,大姑娘夜夜夢家鄉。
醒來不見爹孃面,只見窗前明月光。
冬季到來雪茫茫,寒衣做好送情郎。
血肉築出長城長,儂願做當年小孟姜
關錦璘一邊吟唱,一邊在夕陽餘暉中的棉田裡行進,用修長的手指撫摸著身邊的棉花骨朵。
一朵朵綻放開來的棉花骨朵向關錦璘點頭致敬,粗壯健碩的棉花枝幹甚至拽住關錦璘的腿腳,不讓這位從英國留學歸來實驗成功高產棉花的生物博士離開。
不錯,關錦璘是歸國博士,為了改變祖國的落後面貌;才去英倫半島學習的;而和他一同前往英國的,是紡織大王容天尊的千金容詩棉。
容天尊是著名民族資本家,以紡織而聞名天下,但國內棉花資源每每告罄,容天尊不得不從國外大量進口原料。
為了使國內的棉花產量能上一個新臺階,容天尊讓自己還在上海學醫的二閨女遠赴英倫半島學習棉花栽培種植技術;還給她改名“絲棉”。
但容絲棉去了英國後,感到絲棉二字有點俗氣,便就改作詩棉。
關錦璘是在英倫半島留學期間和容詩棉相識的;兩個意氣相投的年輕人從相識到相知,又道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