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現在之茨城縣全境。大化改新後自道奧國dú lì,併合高、久自、仲、新治、筑波、茨城六國統合為一國。廢藩置縣後茨城與新治分離。明治八年合併,佔茨城縣北、東部。
上總國:屬東海道。俗稱上總。石高約38萬石。現在之千葉縣南部。古稱總國之一,曾稱上狹。大化改新,養老二年(718),與下總國、安房國分立。天平十三年(741)再與安房國併合。天平寶字元年(757)再分。明治年間,與下總、安房再次合為千葉縣。
下總國:屬東海道。俗稱下總。石高約40萬石。現在之千葉縣北部。大化改新後,與上總國、安房國分立。明治年間,與上總、安房再次合為千葉縣。
安房國:屬東海道。俗稱房州。石高約43萬石。現在之千葉縣最南部。大化改新,養老二年(718),與上總國分立,擁平群郡、安房郡、朝夷郡、長狹郡。天平十三年(741)再與上總國併合。天平寶字元年(757)再分。明治年間,與上總、下總再次合為千葉縣。為捕鯨業主要地。
上野國:屬東山道。俗稱上州。石高約50萬石(慶長時)。現在之群馬縣。古代與下野國、那須國合稱為「毛野國」。四世紀時毛野國分為上毛野國成立。大化改新後,毛野國分為上、下兩國—上野國與下野國。古代東國經營之重點;古代牧馬名產地。廢藩置縣後分為七個縣,明治9年合為群馬縣。
下野國:屬東山道。俗稱下州。石高約37萬石(慶長時)。現在之栃木縣。古代與上野國、那須國合稱為「毛野國」。四世紀時毛野國分為下毛野國成立。大化改新後,毛野國分為上、下兩國—上野國與下野國。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分置栃木、宇都宮兩縣,同九年統合為栃木縣。
武藏國:屬東海道,俗稱武州。石高約67萬石(慶長時)。現在之東京、埼玉縣全境、神奈川縣橫濱市、川崎市全境。古代無邪志國、胸刺國、知夫國之國。大化改新後合為一國。初屬東山道,寶龜二年(771),入屬東海道。妗�質貝��晌�囟�斯��弧7戲�孟蒯幔�種冒訟兀�鉞岷瞎槲獔斡襝亍⒍�└�⑸衲未ㄏ亍�
相模國:屬東海道,俗稱相州。石高約20萬石(慶長時)。現在之神奈川縣大部分地區。古代相武、師長兩國與妗�直鷸�兀�蠡�男籮岷銜�還�7戲�孟蒯幔�√鐫�⒆惚�夭⑷肷衲未ㄏ亍�
伊豆國:屬東海道,俗稱豆州。石高約7萬石(慶長時)。現在之靜岡縣東及東京都伊豆諸島。古代溫泉勝地及重犯流放地。天武九年(680),與駿河國分離,擁三郡(後增至四郡)。廢藩置縣後,於明治九年伊豆半島併入靜岡縣,伊豆七島編入東京府。
駿河國:屬東海道,俗稱駿州、駿河。石高約15萬石(慶長時)。現在之靜岡縣中東部。古稱珠流河;大化改新時成立,天武十年(681)與伊豆國分離。平安時代屬上國格,伊勢神宮之莊園屬地。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編入靜岡縣。
甲斐國:屬東海道,俗稱甲州。石高約23萬石(慶長時)。現在之山梨縣。古來之山國。七世紀前後成立。廢藩置縣後,改名甲府縣,再成為山梨縣。
遠江國:屬東海道,俗稱遠州。石高約26萬石(慶長時)。現在之靜岡縣西部。因境內之濱名湖俗稱「遠之淡海」而得名。大化改新(645)後,由素賀、久努等諸國統合為一國。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改稱堀江縣、濱松縣,同9年與靜岡縣合併。
三河國:屬東海道,俗稱三州。石高約29萬石(慶長時)。現在之愛知縣東部。大化改新時與穗國合為一國。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改稱額田縣,同五年改稱愛知縣。
信濃國:現在之長野縣。養老五年(721)與南部之諏訪國分置,天平三年(731)再次合併。平安時代之莊園重地、牧馬區之一。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分置長野、築摩兩縣,同九年dú lì為長野縣。
尾張國:屬東海道,俗稱尾州。石高約57萬石(慶長時)。現在之愛知縣西部。以木曾川與美濃國分置。明治五年廢藩置縣後併入愛知縣。
美濃國:屬東山道,俗稱濃州。古稱三野、御野。石高約54萬石(慶長時)。現在之岐阜縣南部。大化改新時立為一國。後加信濃之木曾地方而正式成形。廢藩置縣後為岐阜縣南部。
飛驒國:屬東山道,俗稱飛州。古稱斐太、斐陀。石高約4萬石(慶長時)。現在之岐阜縣北部。大化改新時立為一國。廢藩置縣後初為築摩縣,明治九年與美濃合為岐阜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