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城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倒也是。”楊天明沉吟道。
既然要將李澤凱視為敵人來對付,當然要對他進行全方位的瞭解。
翻看小人的成功背後,總是和資本運作分不開。
1987年,從斯坦福肄業的李澤凱進入加拿大投資顧問公司哥頓資本公司,這為他此後的資本運作奠定了基礎。
199o年,李澤凱進入和記黃埔工作。
1991年,香港政府放衛星電視牌照,李澤凱向父親借了5億港幣,成功投得香港個衛星電視。1991年5月,衛星電視開播,在兩年的時間裡,就覆蓋了將近5o個國家和地區,擁有53oo萬家庭使用者,廣告客戶包括萬國寶通、大通、百富勤、國泰航空等著名商業夥伴,李澤凱靠自己的努力建起了一個衛視王國。然而就在衛星電視事業蒸蒸日上之際,小人開始展示自己的資本天才——將自己全力建立的衛視出售,套現4億美金。流傳的版本很有意思,1993年5月,在加拿大的一艘遊艇上,李澤凱僅由一位私人顧問陪同,與有意開拓中國市場的傳媒大王、新聞集團主席默多克過招。李以一副談得成就談,談不成還有重要事務的心態,迫使默多克在2小時內以9。5億的高價收購衛星電視。而李家當初在這個專案上的投入僅為1。25億美元。創立衛星電視並將其出售,可以說是李澤凱在創業中做出的第一次非常漂亮的亮相,技驚四座。…;
懷揣分成的4億美元,李澤凱另立門戶。
1993年8月,李澤凱成立私人公司盈科拓展。1999年5月中旬,李澤凱購入“得信佳”集團,改名盈科數碼動力上市,股價一天狂升23倍,短短几個月內,盈動的市值暴升至22oo多億港元,成為香港市值第六大的企業,被稱為香港經濟界的一個奇蹟。李澤凱當時的身家達到379。6億港元,成為香港第4大富豪。
為此坊間有人戲言,“老人幹一輩子,不如小人搞一下子。”
2ooo年2月初,受到新加坡電信收購香港電訊行動的啟,李澤楷有了把有線網路與因特網和互動電視融合起來的大膽計劃。在短短的48小時內,靠出售盈科數碼公司的股票籌集了整整1o億美元。接著他用這筆現金取得了13o億美元的貸款,最終在2ooo年8月17日科網股熱潮時,李澤楷以槓桿式手法,與新加坡電信的爭奪中入主當時的藍籌股香港電訊,締造了亞洲有史以來最大的購併案。這也是李澤凱最為輝煌的巔峰之作。收購後的電訊盈科成為當年市值過7oo億美元的寬頻網際網路集團,市值過了長和系,成為僅次於中國電信及滙豐銀行的全港第三大市值公司。
李澤凱在tmt領域的投資財技,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這樣一條主線,提出網路概念——推動股價飆升——收購老牌公司——完成虛擬資產實體化。
具體而言,先是透過提出高科技概念,公司轉型為高科技公司,股票隨即成為網路概念股,在甚囂塵上的新經濟概念下,網路股價飆升,公司規模膨化,虛擬財富劇增。然後透過出售股票獲得高額回報,再投資新的產業。
這也完全可以理解為,李澤凱是個空手套白狼的高手。不過,資本運作上玩得風生水起的李澤楷,在實業經營上卻乏善可陳、無力迴天。早在1998年香港電訊就交出了電信壟斷專營權,其核心業務固定電話的市場份額從97%節節下滑,到2oo2年這一數字已減少至65%。
由於當初“蛇吞象”式的併購帶來了鉅額負債,2oo1年電訊盈科虧損創紀錄地達到69億港元。為了扭轉頹勢,李澤楷在2oo2年出售了潛力巨大的行動電話業務。但網際網路泡沫的破滅最終埋葬了李澤楷“網際網路+電信”的大網路之夢。
在陳鋒的記憶資料庫中,到2oo6年,電訊盈科已經淪為最爛的藍籌股,股價淪陷至四五港元,市值較2ooo年竟蒸了近3ooo億港元。
陳鋒現在所能想到的就是在電訊盈科上下功夫,對他進行進一步的打壓,而他今年三月份剛建立的大國文化集團,當然也是打壓的物件,這方面,陳鋒完全可以透過,美國的木星唱片公司來操作,甚至將整個大國文化集團吃下。
“你覺得他的電訊盈科怎麼樣?從你風水師的專業角度來看?”陳鋒問道。
楊天明笑著搖頭道:“即使不用我的專業角度,就從個人角度來看,李澤凱都不是一個做實業的好手,電訊盈科的將來的股價肯定還會持續走跌。若是從我風水師的角度來看的話,他本人的五行跟電訊盈科非常不和,有可能會招致官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