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史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黎池與鍾離書乃是平輩結交,黎棋一個長輩向鍾離書叩謝他對自己兒子的救命之恩,這事有些不靠譜,可他確實是真情實感地感謝的。
這表現在之後對待他們的態度上。黎棋對陪同鍾離書和明晟赴考的長輩和同輩族人,安排得那是細緻周到至極,也堅決拒絕了他們想要共同分擔房租的提議。
如此,黎池、鍾離書和明晟三人,就住在了同一個院子裡。三人的鄉試手續、考試物品等也都早已經完備,於是就全身心地沉浸於探討學問中。
隨著交流的深入,鍾離書和明晟感覺到了他們與黎池間的差距。且明顯感覺到黎池較之前院試有了大幅進步,兩人對此暗歎不已,也佩服不已。
院試之後的這近四年的時間,黎池從未懈怠過學習。不僅‘溫故知新’複習了之前所學,還將《二十四史》抄寫了一半、翻看了全部。
而且每隔兩三個月,就能看到‘筆友’趙儉從京城寄來的新書,又還時常借四寶店裡的書回來看。
如此多的書讀下來,又做了那麼多的‘練習題’,黎池有大幅進步是必然的。
然而,黎池這近四年的時間,只每月初五這天會去縣學,與教諭或訓導交流。平時都在黎水村家裡自學,即使有時會與先生黎槿交流經驗,卻終究還是缺乏與同齡學子的交流。
黎池與鍾離書和明晟探討交流之後,豐富了他切入問題的角度,活絡了思維思路,也有所受益。尤其是兩人已經參加過一次鄉試,有許多親身得來的經驗可以分享給他,這比那些道聽途說聽來的訣竅,要靠譜許多。
想到上次出門上街的驚險遭遇,三人就一直窩在了院子裡探討學問、互相學習,一直到八月十五中秋節,都再沒踏出院門半步。
八月十五,團圓的節日。
而這一天,貢院外張貼出了鄉試須知。上面寫清了鄉試考生的座位號,以及鄉試注意事項等。
黎池和鍾離書他們去將各自的座位號看仔細了,也沒怎麼多和同來看通知的秀才們攀談,去取了訂購的乾糧後,就又立即返回住所,靜心養性,只待考試來臨。
而八月十五這一天,也正是臨淮府院試開考的日子,二堂哥黎河此時應該已經坐在考棚內答題了。黎湖和黎棋他們心裡也惦念著,默默祈禱黎河院試順利。
……
鄉試又稱‘秋闈’,來年二月的會試則稱‘春闈’。鄉試每三年一次,在各(行)省的省城舉行,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從朝廷中央欽派。
秀才透過鄉試後就稱為舉人,而舉人實際上已經是候補官員,有資格做官了,像浯陽縣的縣令就是舉人出身。
除此之外,舉人的待遇在秀才的基礎上也有所提升,田畝免賦的數額、免服役的戶數相應增加,考上舉人的好處可謂多多。
黎池前世語文書中《范進中舉》這一課裡,雖講述的是范進中舉後的喜極而狂的醜態,還有周圍人因范進中舉後而陡變的諂媚巴結,抨擊了封建社會里的科舉制。卻也說明了,在當時那個社會里,一個舉人的地位是絕對不低的。
因此,對於鄉試秋闈,黎池他很看重,他不過也是個俗人罷了。
恰巧自黎池下場科考起,縣試、府試和院試都趕上了‘京中某人’影響下興起的科舉改革。而黎池沒參加的上一科鄉試,也‘不負眾望’地有所革新。
除新出的為防舞弊的新規外,最大的改變是在鄉試時間的安排上。之前的鄉試共分三場,每場考三日,每場間有一日間隔。而現在的鄉試依舊是考三場,卻是連考九日。
提前一天進入考場後,還要在貢院裡連待九日。
雖說須提前一天即八月十七這天進入貢院,可這核檢入場也需要不短的時間。黎池他們住的地方距貢院近,於是他們等過了晌午後才提著考籃去貢院外排隊核檢。
等輪到黎池他們核檢時,日頭都已經偏西了。
鍾離書和明晟排在黎池前面,已經先他一步進去核檢了,黎池告別送考的他爹和他三堂哥,也跨入了貢院的大門。
鄉試核檢入場的程式與縣府院試時並無大不同,只是要更加嚴格一些。有參加過一次鄉試的鐘離書他們指點,黎池並沒有帶容易引起誤會的東西,因此很順利地核檢過關入了場。
在貢院內手持長矛士兵的帶領下,黎池順利找到了自己的考棚——甲三號考棚。
甲一至甲八號考棚,為江淮省八府院試的案首。
黎池環視著這間他‘吃喝拉撒’都要在裡面,足足要呆九天九夜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