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史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因地制宜‘之前,兒臣知大燕地大物博,卻不知物產竟博大至此!如今各地奇特物產,盡聚京城,頗有幾分大唐盛世之風。”
趙儉吹過一番了,這才說出他的真正目的:“然而,終究只是有‘幾分‘而已,並不及大唐盛世之風……”
貞文帝不是一個很自大的人,別說這話是趙儉說出來的,即使是一般朝臣說出來,他也不會發怒。
趙儉接著說到:“如今大燕朝野上下吏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這已然就是盛世的徵兆。而為何卻沒有大唐那樣百邦來朝的盛世之風呢?只因大唐大開商路,使得各國來使大唐之路通暢無阻!而反觀我大燕,西域商路堵塞,南邊海關緊鎖,西邊來使入關無路,南邊來使登岸不能。”
“因此,兒臣奏請!重開西域商路,增開海上商路,並設西域商貿司、南海商貿司,以暢通和維護各國來使之路!”
趙儉話一說完,朝堂上就響起竊竊私語聲!
“和周,你如何看?”坐在寶座上的貞文帝沒說什麼,先點名問了黎池。
不管是基於本心,還是基於立場,黎池都是要贊同趙儉的提議的。“回稟陛下,臣以為儉王殿下所提建議甚好。不僅是因為所謂的盛世之風,也是為了實在的好處。
臣愛看雜書,當初從書中得知蠶豆、豌豆、扁豆、胡瓜和紫瓜等,都是從西域傳入中原時,真是驚訝不已。臣當時心想,中原物產確實豐饒,卻也有不少西域外國傳進來的東西,想來或許中原之外的地界和國度,也有許多中原沒有之物?
臣贊同儉王殿下的建議,因為那樣,或許會有一些實用的作物或事物傳入。”
又沒等議論紛紛的朝臣發話,貞文帝就又對黎池說到:“你倒是沒辜負你的綽號,確實務實。”
“陛下,臣這是在其位謀其職。臣之身份乃是朝臣、是官員,自該為陛下、為百姓著想,事事以實用為準。若我黎池不是朝臣、不是官員,而是衣食無憂的風流才子,自然也就只管風花雪月了,哪管實用不實用這樣的俗事?”
貞文帝和黎池這一打岔,剛剛因趙儉提出建議而要反對的朝臣,剛欲出口的話就被打斷了,一時就愣了一下。
也就是發愣的這片刻,貞文帝說到:“儉王奏請之事甚大,待日後再議。今日就這樣,散朝了。”
“退朝!”
“恭送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第151章
臘月二十的早朝上,趙儉奏請重開西域商路、增開海上商路,並設關西商貿司和南海商貿司。
不過還未開始商討,就在貞文帝似是刻意與黎池的打岔之下,匆匆地結束了朝會。
五天之後,臘月二十五的早朝上,剩下各衙門盤點完之後,趙儉重提開啟海陸兩條商路的事情。
上次早朝時,從皇帝的反應來看,要麼是趙儉已與皇帝達成了共識。要麼是皇帝完全不同意,甚至不想在開商路的事情上多費口舌,意圖將趙儉敷衍過去,讓他知趣地不再提起,然後此事就揭過去了。
不過,黎池偏向認為是前者,皇帝與趙儉兩個人,在私下怕是已經說好了。
顯然,朝堂上的官員,不止黎池是這樣認為的。趙儉重提開海陸商路之事時,朝堂上一半朝臣明確地嚴詞反對,另一半緘默不言。
雖反對的朝臣說詞很多,不過總結下來的話,大致也就是三種:
“沿海海寇猖獗,西域馬賊成患,一旦大開商路,不就是任其進出劫掠?”
“大燕乃中原上國,地大物博,無所不有,番邦之物不足掛齒!肖想番邦之物……有辱斯文!”想到黎池,那位大臣到底是沒將‘小人行徑‘說出口。
“盛世之風,固然令人傾慕,卻也不必強求。更不能因為追逐那些虛無的盛世風景,而毀了大燕根基。”這個反對角度,倒是很清奇。不追求盛世風景,倡導踏實無為地守著大燕江山。
不去細論支援這三種反對說詞的朝臣,哪種更多,哪種相對較少,總歸都是持反對態度。
因一半朝臣嚴詞反對,一半朝臣緘默不語,就只剩下趙儉和黎池兩人,去辯駁反對的朝臣了。
黎池:“如今的大燕,在西域和南部沿海,可是築起了銅牆鐵壁?能否將海寇和馬賊攔在大燕之外,不讓其踏上大燕國土寸步?從屢屢傳來的海寇肆掠之事來看,顯然並不能。所以很明顯,海寇和馬賊,並不會因為不開商路,就不劫掠大燕百姓。想來也不會因為開了商路,就能夠在大燕肆意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