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想到了要將這些人“下放”,放到廣大的農村去,那裡有幹不完的活兒,而且農村是革命的根本所在,當初走的就是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所以去鄉下跟貧下中農學習,是很好的建議。
在毛*主*席發出了“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哪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號召之後,全國掀起了一股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風潮,所有的人都覺得自己應該將一腔熱血先給社會主義建設,滿腔的激情獻給農村。
在這樣的風潮下,很多年輕氣盛的年輕人搭乘了火車,專門往最偏僻最貧苦的地方跑,他們要將貧瘠的土地開發成像東北那樣的北大倉,要為祖國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這樣的風潮很快就刮遍了全國,於是知識青年下鄉到農民中去勞動去生活,並且被稱為了知青。
這個時代的知青不少都是往農場、建設兵團等地跑,但是宋慕雯他們這樣窮苦的小山坳也有人來,而且都是熱情洋溢的年輕人。
宋慕雯看著那些穿著的確良的衣服的年輕人,說說笑笑十分有活力的樣子,看他們長得白白淨淨的,很難想象他們幹農活的時候的模樣。
這些人的到來自然是受到了歡迎的,他們上火車的時候有鮮花和鼓樂相送,迎接他們的也是噼裡啪啦的鞭炮,大家都歡迎知識青年下到農村來,體驗農村的生活,從農民身上學習經驗。
不過這些人的吃住是成了問題的,他們說了要去村子裡,不能留在城裡或者鎮上,而且他們要下田,要跟農民一起吃飯一起勞作。
這年頭不少村子還是吃的大鍋飯,大家依舊是一起吃飯一起幹活兒,只有睡覺是各回各家各抱各的的媳婦的。
別的村子好說,宋家屋這樣的村子,連吃飯都不好解決。
第161章 幹活兒
剛開始的時候有人提議;乾脆把大食堂重新建起來,大家都在一塊兒吃,看別的村子都是在一塊兒吃的;不也是挺好的嘛。
宋村長當然不同意了;當初他費了多大的力氣才把食堂撤了下去,現在又把食堂建起來,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嘛?而且明顯的,大家分開吃比較好;吃自家的知道節省著點兒;要是吃公家的,那就是可著勁兒胡搞亂搞了。
宋村長也發現了;那些個說建食堂的;是平時好吃懶做的;家裡情況不是很好的幾個,恐怕是羨慕別家比自家日子過得好,想要佔便宜才這樣說的吧。
商量來商量去,最後決定讓知青寄住到一些人家裡,然後將知青的公分與寄住的家庭的公分算在一起,到時候一起算糧食,當然,這個是要在知青同意的情況下才可以的。而且接收知青的家庭也要經過選拔的,比如說,女知青就寄住在女孩子多一些的家裡,這樣多點話可以說,幫助儘快融入,儘量不寄住在成年男娃娃多的人家,因為年輕氣盛**大家都懂得啊!
宋慕雯家裡不知道能不能接收,反正家裡現在是分成兩派的,宋老頭兒為代表的幾個人覺得收留一個知青兩個知青不是什麼事兒,現在知青可是了不得的人物,他們的目標是好的,動機是好的,而且人家懂得知識多,可以稍微指點一下自己家裡的娃娃。
宋老太則不覺得,宋老太是一個地盤觀念很強的老太太,自家人和外人畫得一清二楚的,而且是很護食,所以她不是很能夠接受家裡住進來一個外人。
宋慕雯對這樣的事情是覺得無所謂,住進來好不好,還要看對方的人品的,要是對方人品怎麼樣,如果對方人品不好,禍害的是自己一家,如果對方人品好,那得益的也是自己一家。
這個問題最後是透過開會決定討論的。
來到這裡的知青也有不少,而且都是省城來的,要見識一下農村的生活和風貌之類的,這一年的大學畢業生和高中畢業生都有。
等到知青到了村子裡,一共三男兩女,到達之後先村長請他們吃了頓飯,然後將村子裡的情況跟他們說了,也把他們商量出來的幾個方案跟對方說了。
幾個知青也沒有當場表態,而是說要商量一下。
商量了之後,決定接受住到村民家裡,然後和村民家裡一起吃飯,但是工分也會算在一起的決定。
“你們可要考慮好了,要是你們跟這家過了,要換一個寄住的人家,就沒有那麼輕鬆了,沒有發生特別嚴重的事情,我們是不會給你們換的。”
宋村長在事情決定之前給幾個人打防禦針,要是換來換去那可就麻煩了。
幾個知青都表示沒問題,就是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