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莫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滿清舉國議論,是決戰前的寧靜,還是為了大局的和平。
輿論一致認為,李鴻章能夠放棄個人恩怨,為了國家大義,為了百姓的禍福,主動的釋放善意,是極其偉大的。畢竟,胡靈珊在胡李恩怨中,其實沒什麼損失,而李鴻章是死了人的。
可見,深受儒家傳統薰陶的李鴻章,作為多年的朝廷重臣,在大是大非面前,還是很知道輕重的。
相反,胡小妖就有點靠不住了。
許多知名人物呼籲,既然李鴻章表現了一定的善意,胡靈珊就該進一步的積極反應,要知道,戰爭一起,不論誰輸輸贏,百姓都是要遭殃受苦的。
人民大眾都是善良的,懷著美好的心意,想方設法的推動著江淮和杭州的和平程序。
但是,這種美好的願望,註定是要落空的。
胡靈珊和李鴻章的仇恨太深,不是其中一人表示不在意,另一個人就會深信不疑的。
李鴻章有意釋放和解的訊號,胡靈珊不信。大師姐武功再高,幾百只洋槍一轟,也是死路一條;
胡靈珊有意轉移風險控制風險,李鴻章也不信。只是小商人的女兒的時候,就敢孤身一人行刺朝廷大臣了,現在做了官,當了老大,有了兵馬,殺人如麻的大師姐,怎麼可能不殺了送到她屠刀下的李鴻章?
拿性命去相信死仇的人,果然只存在於百姓們胡編的浪漫故事中啊。
張之洞發電文:“胡靈珊,老夫作保,去南京一晤,如何?”
胡靈珊回電:“老洞,你和老鴻是姻親關係,有毛資格作保?”
張之洞看著這個匪夷所思的回電,苦笑著對辜鴻銘道:“我本丹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還以為因為胡博明的關係,胡靈珊至少要賣他幾分面子,就算不答應,也會客客氣氣的婉轉拒絕,這回真是丟盡面子了。
辜鴻銘大笑:“老洞,你學問有餘而聰明不足,故其病在傲啊。”
張之洞斜眼看辜鴻銘:“以老夫看,你學問有餘而聰明亦有餘,故其病在狂啊。”
辜鴻銘又笑:“天下雖大,也就在老洞你面前敢於狂上一狂。”
謀士拿金主開刷,換做其他人,墳頭草已經三尺高。
全滿清都看出來了,胡靈珊是打死也不會跑到李鴻章的地盤去吃滿漢全席的,想不到一向囂張的血魔殺人狂竟然精神至此,真是讓人無語,那些說殺人狂沒腦子衝動魯莽的論調,從此以後就別拿出來丟人現眼了。
就在所有人以為和談無望的時候,又是一道電報橫空出世。
“李鴻章,胡靈珊,張之洞,都到上海來,我做保證。”
誰敢於自認比張之洞面子還大?
是英國大使。
英國人的信譽,在某些時候還是很不錯的,還是蘇州那件事,英國人戈登差點就斃了背信棄義的李鴻章。
英國大使甚至特意詳細說明了大清第一場多邊會談的細則。
三個大佬,各自只能帶100人進入上海,而後只能孤身一人,登上英國大使準備的絕對安全的會晤地點——黃浦江中的某艘英**艦。
英國人的地盤,沒有對手的人手,沒有陷阱,純粹的為了和平與發展的會談,誰也不用擔心是對方的鴻門宴。
滿清輿論一致叫好,中立地盤,中立勢力,可靠的信譽,這回總該沒有問題了?
想到英國大使為了英國商人的利益,居然這麼費心費力,真是良心官員,指責滿清官員與民爭利的聲音又大了許多。
去,還是不去,杭州府衙意見不一。
以宋教仁徐錫麟為首的革(命)黨,認為不該去,革(命)總歸是要幹掉李鴻章張之洞之流的滿清大臣的,杭州的2w軍隊在德國(軍)官的教導下,已經有些模樣,可以對抗李鴻章的淮軍了,沒有必要和談。
張謇何子淵馬克斯普朗克等辦實業辦教育的人,認為該去,既然會談的安全沒有問題,不如去看看李鴻章到底有什麼話要說,每天擔心打仗,破壞了教育破壞了生產破壞了實驗,也受不了。
馬克斯普朗克博士更是說:“在沒有利益衝突的情況下,英國人還是很講信用的。”
胡靈珊點頭:“回電,沒有問題,我去上海。”
沒有利益衝突下,就能講信用,這話真是耐人尋味發人深省,而有著一個黑暗的心的胡大師姐,更是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另一個問題。
……
“英國大使還是滿仗義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