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過後續他就要忙著後勤的事,自然顧不上這麼多。
在他想來,大概也就是來幾個民眾打著橫幅請一下願,意思意思一下,給皇帝陛下找個臺階下就成了。
然而事實卻出乎他的意料。顯然古代帝王大臣的厚黑學比他這個現代的土包子強太多,在他得知後續事情之後,驚嚇出了一身毛毛汗。
這民意事情的起端,是一老漢衝撞某御史車架,在被人拖走的時候邊哭邊罵,最後一頭撞死在路邊。
這期命案因為是在大庭廣眾之下,皇帝陛下大怒,下令徹查。最後查出那御史和那老漢之前並無過節,但那老頭原是軍屬,籍貫就在東南沿海。他大兒子從軍後犧牲,二兒子也在賊寇上岸殺燒搶掠時抵抗,落下殘疾,而他妻子和幼子也在那時被殺。
而後他們一家進京投奔親戚,那殘疾的兒子也算出息,雖說仕途無望但商業頭腦不錯,也混成了一個小有薄產的商人,後定居在京城郊外買了幾畝薄田,家中尚屬安定。
朝廷攻打緬甸的事傳出之後,老漢高興的多喝了二兩酒。
這可是為全家人報仇啊!那賊寇害得自己家破人亡,妻子兒子終於能夠含笑九泉了!
然而這勝利的訊息剛傳來,老漢又聽說朝中有大臣逼著陛下撤軍,不但要撤軍,還要對緬甸補償。
老漢瞬間悲憤交加。這不是賣國賊嗎?晏朝人的仇他不報,反而說陛下殺賊寇不好!自家人死了沒多少補償,還要給賊寇金銀財寶!
老漢覺得自己身體愈加不好,半截身子入了黃土。兒子雖然小有薄產但因為殘疾也還娶上老婆。等自己也去了地下之後,哪有臉面面對妻子孩子?
越想越悲憤的老漢決定拼了這條命,讓其他人看看,什麼才是民意!這民意,可不是幾個官老爺拍拍腦門翻翻書,自個兒想出來的!
而老漢的事查清後,這幕後真相瞬間傳開,瞬間引起了劇烈的效應。
這普通民眾有靜坐示威的,有朝著城門磕頭請願的,有對著“賣國賊”的府邸怒罵潑糞的;而讀書人則開始聯合起來口誅筆伐,寫詩詞文章諷刺的,寫聯名摺子要上達聖聽的——這騷動從京城傳開,往四周波及。
首先反應的是戍邊的大臣,無論文武官員紛紛上表,一邊訴苦自己和自己身邊的兵在邊疆如何艱苦如何危險,就為了把賊寇抵禦在國門之外;一邊彈劾那些求和派,好不容易咱們能反擊了,一口氣把人打痛,以後再也不用擔心賊患之苦。這會少死多少將士,少死多少普通民眾?
什麼才叫天和?自家人死的少就是天和!
戍邊的大臣起了個頭,邊疆的讀書人和地方豪強也開始相應。那萬人聯名書是一封又一封的送往京城。聯名書上寫著賊寇的暴行,那時字字血淚啊。你們不是要民意嗎?這就是民意!民意說,打!給我往死裡打!兵不夠了我們都可以去參軍!這一次把賊寇打死了,我們子子孫孫就再也不用擔心賊患之苦了!
本來這些書信摺子,怎麼說也是在朝廷內部流傳。但不知道怎麼的,那些摺子書信就開始在民間流傳,甚至被讀書人在茶樓等大庭廣眾之下公開宣讀解釋給普通民眾聽。
民眾們是聽一次集體慟哭一次,不斷有血性男子漢要求參軍,還有父母送兒子參軍的。嗯,晏朝這時候的是募兵制。參軍有糧吃有餉發,退伍之後還有補貼拿。
咳咳,不管怎麼說,這民意所在,民心所向,很明顯了吧?
諸位大臣?你們是想跟民心作對嗎?你們是想被百姓們罵做賣國賊嗎?
反正,最開始被捲入這件事的御史是被口誅筆伐,灰頭土臉。可以想象,這史官手中的筆,可不會寫出什麼好話來。
史官也無聊啊。每一個史官,都有一顆寫出流傳百世的史書的心。然而這每天發生的事也不是件件都充滿傳奇性,雖然史官們都有一杆可以把史書寫成小說的筆,想象力發揮到讓你覺得他簡直天天躲在樑上偷聽偷看,但如果事情本身沒什麼爆點,他們也沒法“春秋筆法”出什麼有意思的東西啊。
這件事就很好,多有爆點啊,寫下來一定能流傳百世!還不趕快濃墨重彩的寫一寫!
不過呢,在寫之前,還是得問一下皇帝陛下的意思的。
皇帝陛下的意思是,寫!好好寫!這多麼發人深省啊!
於是史官明白了,寫!好好寫!一定要讓後人警醒!
這歷史啊,真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