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曲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已的。
至於為何會出現這種反常的天象,這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說得清楚的。在這種天象下,人就會出現了一種兩極分化的現象。
好人多受罪,就會變得越來越好,壞人多享福,就會變得越來越壞。當然也存在著好人受苦太多,心裡不平衡裡,就會投入到壞人的陣營中,往那一極靠攏過去了。
說白了這就是好人和壞人的分離,也就是這個天堂和地獄的分離。
這裡不是鼓吹世界末日論,其中關於這個未來世界的預測,《推背圖》中說的是一個非常完美的結局,非常的吉祥。不是現在世上廣泛流傳的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的說法。
我們現在就來看一下《推背圖》關於未來世界的說法。
第四十四象丁未
讖曰:日月麗天,群陰懾服,百靈來朝,雙羽四足。
頌曰:
中國而今有聖人,雖非豪傑也周成。
四夷重譯稱天子,否極泰來九國春。
此象乃是說:未來中國有聖者出,懾服所有不好陰邪的因素,重新成為世界之王者,全世界否極泰來,猶如嚴冬過去,春天到來,是非常吉祥如意的局面。
為什麼叫重新呢?因為在李淳風和袁天罡的時期,正是大唐盛世,唐太宗為王的貞觀年間。
那個時候,唐朝首都長安是世界性的大都會,各地民商來往不斷,就象今天的美國紐約一樣。
各國的傑才俊士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往唐帝國跑。來自世界各國的外交使節紛紛讚歎唐朝的盛世,唐朝高度發展的文化,使來到唐朝的各國人,大多數以成為大唐人為榮。
可是說當時的大唐盛世,是世界的中心,萬國來朝,以為臣屬,那是無上關榮的事。唐太宗有個稱號叫天可汗,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萬王之萬,各國各民族的“天可汗”,成為了當時天下的共主。
唐帝國除了接受大批的外國移民外,還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國留學生來中國學習先進文化,唐文化影響到了以後全世界的文明。
如果說人類歷史上,最為接近這個大同世界的年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統治的貞觀時代。
貞觀之初,在唐太宗的帶領下,君臣和諧,全國上下一心,經濟很快得到了好轉。到了貞觀八九年,牛馬遍野,百姓豐衣足食,夜不閉戶,道不拾遺,出現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昇平景象。
唐太宗認為人命至關重要,制定了不可妄殺的法政政策,規定死刑需三複奏(外地五復奏)複審批准後方可行刑。
貞觀四年(630年)全國判死刑才29人,貞觀六年(632年),全國死刑犯390人。唐太宗審查時令全部390人回家團年,待來年秋收後回來復刑,結果390人均準時到來,無一人逃亡,這一點在後世看來是不可思議的。
唐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選拔,嚴格遵循德才兼備的原則。他認為只有選用大批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能達到天下大治。
因此他求賢若渴,曾先後五次頒佈求賢詔令,並增加科舉考試的科目,擴大應試的範圍和人數,以便使更多的人才顯露出來。
由於唐太宗重視人才,貞觀年間湧現出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可謂是“人才濟濟,文武兼備”。
貞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基本沒有貪汙的政治,這也是唐太宗最值得稱道的政績,就是政治清明。皇帝率先垂範,官員一心為公,吏佐各安本份,濫用職權和貪汙瀆職的現象降到了歷史上的最低點。
尢為可貴的是:唐太宗並沒有用殘酷的刑罰來檠告貪汙,主要是以身示範和制定一套儘可能科學的政治體制來預防貪汙。
皇帝不獨斷專行、初步確立了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三個政府機構之間權力分立、互相監督的政治管理制度。
規定法令甚至包括皇帝的旨意都需門下省審查副署後方可生效釋出,保證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時發現並糾正。
這種政治運作方式很有點類似現代民主國家的“三權分立”制,西方在十七世紀才興起的分權學說。唐太宗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運用於中國的政治體制,進一步說明了貞觀王朝的文明程度是何等之高。
倡導廉政、節儉、樸素、重視農田水利,唐太宗朝在廉政建設方面是相當成功的,他並沒有像朱元璋一樣嚴懲貪官汙吏,而是建立一個廉潔奉公、遵紀守法的中央領導班子、重視地方長官選舉。
唐太宗強調以民為本,常說:“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