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也都是鹹味的。”
江恆便點頭道:“椒鹽和五仁的京中也常見,這乾菜酥肉的倒是不曾嘗過。青盞,讓店家多裝幾個。”
青盞應了一聲,又道:“郡主喜歡鹹蛋黃的,火腿的也不錯呢。”
江恆一揮手:“你看著辦。甜餡的也要,大嫂喜歡。”
青盞樂顛顛去挑月餅了,江恆看看四周的人,忍不住嘆道:“果然是生意好。今日才是十四,若到了明日,人會更多吧。”
桃華忍不住想笑:“江公子,該準備的人家今日就都準備好了,明日才來買月餅的,多半就是圖便宜了。若是臨時抱佛腳,那可來不及。”這位雖然沒有紈絝氣,但到底也是公子哥兒,不說四體不勤,恐怕也是五穀不分的,對這些日常瑣事怕是根本不清楚。
江恆略微有點尷尬,蔣燕華柔聲笑道:“江公子又用不著管家,自有下人準備,想來是不清楚的。明日我們這裡都要走月亮,不知道京城有沒有這個習俗?”
“走月亮?”江恆果然被吸引了,“這是怎麼回事?”
蔣燕華含笑道:“我們這裡走月亮又叫走三橋,就是到了晚上月亮升起來的時候,大家出門去走,至少要走過三座橋才可以。”
“為何要走三座橋?”江恆頗為好奇,“京城裡頭可沒這習俗。”
這下蔣燕華答不上來了。吳地都有走月亮的習俗,她也是從小便聽得的,只是究竟此習俗從何而來,又為何要走過三座橋,卻是從來沒有細究過,只能支吾道:“老輩人都是這麼說的,說是走三橋就能去百病……”
“但是為何一定是走三橋,不是雙橋,也不是四橋六橋?”江恆對這些市井俗談素來好奇,忍不住就要打破沙鍋問到底。
蔣燕華漲紅了臉,不得不將求助的目光投向桃華。桃華一直漫不經心地聽著,這時候才笑了一下道:“其實走三橋是說至少要走過三座橋,並不是限定必須要走三座橋。有些地方不單要走儘量多的橋,還不許走回頭路,所以出行之前要仔細計劃路線,不然還不好回家呢。至於說為何至少是三座橋,或許因三為天地人之道,又或者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總之習俗久遠,也難以考證了。”
“蔣姑娘讀過《老子》?”江恆微有些訝然。原知道她學醫,那必然是識字的,卻不想似乎讀書也不少。
桃華倒有點汗顏。《老子》那是上輩子讀的了。爺爺說讀《老子》可養性,為醫者,醫術固然重要,可修身養性立德同樣不可或缺。所以《老子》《莊子》《論語》,陶家人都是通讀的。
其實桃華很不以為然。說什麼修身養性立德,那重男輕女算是立了什麼德?自己父母在生了弟弟之前,在幾個伯父叔父面前毫無地位。每年過年大家齊聚的時候,總有幾個堂兄弟欺負她,大人們還不是視而不見?這就是修身養性嗎?
所以桃華讀那些書只為了應付爺爺的檢查而已,當時她是背得最熟的,甚至現在都還能背誦,可是她修身養性了嗎?沒有。就在她背誦這些書的時候,心裡翻滾的都是滿滿的叛逆和不平。
不過記憶這東西實在不由人,你喜歡的東西未必記得住,而不以為然的東西也未必忘得了。所以桃華回答的時候,隨口就說出了《老子》裡的句子,倒真不是有意。
“家父喜讀《老》《莊》,我不過是跟隨家父讀過幾章。”這倒不是謊話,或許同為醫家自有相通之處,蔣家也認為《老》《莊》能養成淡泊之道。醫者不宜太有出世之想,卻需淡泊名利,方不會因名利而生妄念。因妄念一生,則醫術便可能不為救人之器,反成殺人之兵。因此蔣家素有家訓,學醫者,醫術第二,醫德為第一。
而蔣錫本人也喜歡老莊之學,不過他主要是喜歡書裡那股子散誕逍遙勁兒。現在兩本書都擺在他的書房,有事沒事就拿來翻幾頁。
蔣燕華握緊了手。她也是常去蔣錫書房裡取書看的,然而看的都是詩詞之類,老莊之學卻是從未翻過,現下連句話都接不上。
“原來如此。不過,我以為閨閣女子難得有欣賞《老》《莊》之學的。”江恆越發覺得這位蔣大姑娘出人意料了。
桃華笑笑:“並非我喜愛《老》《莊》,只是蔣家祖訓,令子弟必讀老莊之學,可養淡泊之性,免得因爭名奪利而濫用醫術,誤入歧途罷了。”
江恆頓時覺得要對蔣家刮目相看了:“蔣家祖訓,真是醫者仁心。”如此說來,蔣家現在不再行醫,倒有些可惜了。
桃華只是笑笑。看見青盞已經提了好幾盒月餅,萱草也將訂做的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