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墒欽胖潞途谷晃薅�諡浴K坪醵哉夥薟撇�揮腥魏蔚南敕ā�
所以李進很奇怪,他只是覺得這份財寶不屬於他所以才不願動腦筋,可是像張致和這樣的人,如果得到這份財產,那定然會有一番作為,為什麼他也不想要?
“你說甚?”安木突然睜大了眼睛,“你再說一次,那印上刻的是什麼名字?”
“羅霄山人啊……”李進又重複了一次,“大姐知道這個名字?”
安木的右手狠狠的捶了一下左手,道,“怎會不知?李進叔,你這可是耽誤了大事了。”說完了這句話,便急勿勿的站起身,撩起裙子便往張致和的房間跑去。
等到了張致和的院子,卻被告知,張致和早已經吩咐過車伕備好馬車,現在已經離開安家往京城去了。
“李進叔,您馬上準備馬車,我要和大郎一起進京!”安木想了想後吩咐道。
“進京?”李進摸了摸頭,大姐放著那麼一份重要的財寶不去管,卻偏偏要去追已經離開的張致和,這可讓他一時之間迷糊了起來。
“是啊,要進京!”安木站在宅門外,看著夜迷濛的夜空,嘴裡喃喃的說了一句讓李進沒聽清的話。
“大郎要去找他的親生父親!”
☆、第97章 準備
安木說要去京城,不是那麼容易的。家裡一大攤子事需要她處理,處理完之後才可以離開。
現在出門和後世完全不一樣,不是說走就走,路上的人吃馬嚼,怎麼住店,路上需要多少人保護,要不要請鏢局護衛,或者是要不要隨著哪個商隊一起進京,這些都是需要提前安排清楚。張致和同他們不一樣,他可以住進驛站,安全是有保證的,最多也就是訛一些錢罷了。可是安木和大郎是未成年的人,在路上萬一遇到什麼事情,那就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了。
家裡的田地可以交給何老三打理,反正這麼多年也一直是他家在佃,基本上沒有出過什麼差錯。新坑更是不需要操心,每隔幾天謝家都會運過來一些廢棄的邊角料,就是這些邊角料讓安家的新坑一直能招攬到足夠的‘貨源’。
雖然這幾年沙灣村的村民們收入漸漸高了,許多人都不再用廢紙做紙襖,可是外村依舊是有不少的窮人,他們是需要紙衣的,所以沙灣村好多人做這個生意的。說起來倒是令人心酸,他們在安家以低價買回了經過鎖嫂家挑撿的廢紙,然後再次挑撿一番,將那些碎的不能再碎的紙渣以低價賣給窮人們。剩下的一些廢紙,他們便用故衣店買的舊衣將廢紙縫進去變成夾襖,然後賣給那些手裡有餘錢的貧民們。
雖然這樣賺不了多少,可是總歸這是家中多出來的收入,所以一到農閒的時節,家家戶戶便開始縫製紙衣,陳州幾個縣的舊衣貨郎最喜歡往沙灣跑,因為每年沙灣都會收購大量的故衣,再往外出售改好的塞滿了廢紙的夾襖。貨郎再拿著改好的夾襖賣給那些沒有錢買棉襖的貧農們。就這樣一收一賣,不僅村民們賺到了錢,貨郎們一年下來最少也能賺個幾吊,多的可以達兩三貫以上。
也有一些人家中婦人少。沒辦法做改故衣的行當,便直接從安家收購廢紙轉手再賣給其他的新坑,從中賺一些中介錢。
雖然在安木看來,賺貧民的錢,是非常可恥的行為。可是在現在這個年代,棉花這種作物不是一般人可以種植的。官府根本不允許老百姓毀麥田種棉花,更別提毀良田種棉了。一旦讓官府發現有私種棉花者,輕者判刑,重者流放。
所以安木明明知道棉花可以在中原大面積的推廣,卻依舊沒有辦法。後來張致和做了官。才託了他的福廕。家中買了五十畝荒地種了些棉花。用荒地種棉花。本就是無奈之舉,棉花對土壤的要求較高,病蟲害也厲害。然而饒是如此,這五十畝地也讓安木賺了不少錢。除了能替自家人全部套上了冬衣。每兩棉花賣了七十文的高價。
鄭家在其中發現了商機,苦涯先生特地讓長子來了安家取經,發現棉花確實利潤高。便透過他家在京中的力量,不知拿什麼好處打通了三司,三司勉強同意鄭家在陳州大面積試種棉花。
第一年,棉花豐收,鄭家的二十頃地獲得甚豐。這一下子許多官員家族也坐不住了,紛紛加入了棉花種植的行列中。許多農民紛紛跑到鄭家,以身相投。願意將家中的田地全部賣到鄭家,只求鄭家允許將他們的田改成棉田。兩年之內,就將每兩七十文的棉花價格一下子壓到六十文以下。雖然價格確實降低了,可是依舊不是老百姓們能消費得起,紙衣依舊是大宋朝最下層老百姓的唯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