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安木很著急,可是著急也沒有用。她既不是醫生又沒有學過醫術,在圖書館裡翻找了半天,沒找到任何有用的資料。畢竟她就職的學校不是醫學院校,幾乎沒有醫術方面的書籍。
幾天後,張致和從陳州回來後說苦涯先生的病情比較穩定,安木才鬆了一口氣。
“是中消之症,這個病症倒不好治,只能慢慢的調養。”張致和看到安木一臉的焦急,柔聲安慰她,“老師知道你要過去,不知多歡喜,說你是個孝順孩子!”
看到安木還是憂心如焚,又說道:“傻孩子,你好好的過日子,就是對你大父最好的安慰。鄭家請的有醫士,日夜看護著,你縱是再擔心以你的年紀能做些什麼?不如安安心心的……”
安木聽了這話,才算放寬了心。
一轉眼,便到了交夏稅的時候。宋朝的夏稅是從五月十五日起徵,六月開始收一直收到六月底。若是南方則是六月起徵,收到七月底。
安家一共是一百六十畝,按中、下兩等均定田賦,中田一畝夏稅錢四文四分,秋米八升。下田一畝夏稅錢三文三分,秋米七升四合。這個稅收乍一聽上去,確實是不多,然而除了田稅之外,還有宅稅、地稅、丁身錢米。這些加在一起,每畝下來稅收就不少了。
還有桑稅,便是要求每家每戶都要養桑養蠶。如果你家沒有養怎麼辦?那就用布帛和錢抵。桑稅交完了,不要以為稅就收完了。還有牛革稅,山林稅、麻草等等。總之,宋朝的一個普通百姓是需要交六種稅賦,缺一不可。
六種稅全部收齊了,稅收總該結束了?沒有!你需要再把這些折變,比如京城中現在不缺少木柴,那麼官府就不再收山林稅了。改收現錢和布帛。總之。稅收名目繁雜。普通老百姓哪裡能算得明白?往往是隻需要交一匹帛便可以完稅的,算到最後你需要交兩匹。多出來的去了哪裡?自然進了下來收稅的大甲頭和各鄉里正手中。
不僅別人暈,安木也暈,她耳朵裡聽著大甲頭和她一項項算賦稅。腦子裡卻如同一盆漿糊。
“我家沒有林子啊?怎麼收山林稅?”聽到大甲頭說完了稅收的內容,安木急忙反駁道。
大甲頭笑了笑,“安女郎是候押司的義孫女,我怎麼可能會多收你家的?我和你說白了吧,這山林稅收的就是你院子裡和院外的那幾棵樹。”
“啊?”安木張大了嘴巴,怔怔地看著大甲頭,又把目光轉到了李戶長身上。
李戶長自從捱了一頓打後,近來變得非常老實,看到安木和大甲頭說話。站在旁邊一言不發。發現安木看他,頭垂的更低了。
好不容易算清了賦稅,安木終於長吐了一口氣。算了算要交的稅,再看了看糧倉裡留下的糧食,只覺得一年辛辛苦苦最終自己能留下的還不到一半。自己家收的半稅。真是不知道那些交全稅的人他們是怎麼過下去的?
“人人都說宋朝好,宋朝是天堂!可是這個天堂只屬於士大夫,根本不屬於老百姓!老百姓不論是在哪個朝代,總是活得最委屈最無奈。”安木站在糧倉裡摸著那些即將不再屬於自己的糧食,忍不住連連嘆息。
不僅安家要交稅,李進家和何老三家也要交稅。他倆家要交的不僅有田稅,還有身丁之稅。幸好候押司在衙門裡活動了一下,將他倆家落到了安家的戶籍之上,這樣名義上是安家的家僕,便可以和安家一樣,只交半稅。就為了這個事情,候押司不知道在李進面前得意了多久,非要讓李進感謝他不可。
李進懶得理他,哼哼了幾聲就算是感謝了。
算完了賦稅便要交稅。六月初一,由各州的錄事參軍帶領,每三縣派了一個點檢督查完稅情況。各縣令主簿派了戶科的衙役由大甲頭領著下鄉,在各鄉里正和鄉書手們配合下完稅。
沙灣依舊是那位大甲頭領著。只是這次他不僅帶著衙役,更是帶了幾個滿身橫肉的人,他們是來踢斛淋尖的。
安家雖然田不多,因為安舉人生前曾中過舉的緣故,所以交稅時是排了第一位。李進和李多挑著官家賞賜的絹帛和幾貫銅錢就到了村中了曬穀場中,身後跟著何老三和幾個兒子,推著幾輛大車,車上全是麻袋裝好的糧食。
二甲頭翻了翻帳簿,唱道:“沈丘下縣沙灣四甲首戶,二等,戶主安文祥,年三歲無身丁之稅。每畝三文三分,米八升。錢稅若干……”
李進便答應一聲,將擔子裡的銅錢遞了過去,二甲頭拿出一貫銅錢數了數目,唱道:“今收鐵錢一貫,摺合銅錢八百文。再收鐵錢一貫,合銅錢八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