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1/4頁)
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她辛辛苦苦把天光碟活,為的就是帶著天光起飛,這個時候吞掉瀕臨破產的星匯傳媒,根本沒必要,太雞肋。
再者說,哪怕瀕臨破產,星匯傳媒也不見得是好動的,到時候一個不小心,哪怕天光吞併了星匯,也要好長一段時間消化不良。
這不正好給了彭暨漁翁得利的機會?
鄒鬱看中的不是星匯傳媒,而是星匯傳媒旗下的一個部門……電視製作部。
現在大家習慣說影視,看似影視不分家,其實電影和電視之間,壁很厚。
十年前的現在,電視產業鏈還沒有膨脹,網路影片自媒體網站也才剛剛起飛,所以電視這個行業,並不怎麼受人重視。因為更賺錢的,永遠是電影,票房,是最直觀的回報。
娛樂圈公認的電影位置高於電視,也是在這種情況下成形的預設規矩。
但是十年後並不是這樣的。
十年以後,電影的逼格還是高於電視,但是相對來說,更容易賺錢的,反而是電視劇。
現在業界的電影製作人們,絕對想不到,再過幾年,一部精品大爆電視劇,究竟能夠賣出什麼樣的天價。
來自十年後的鄒鬱印象中,有一部超級劇王,單集賣出1500萬,總盈利十幾個億。
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這部電視劇一集的收入,等同於一部電影四千五百萬的票房。畢竟電視劇一集賣出一千五百萬,那就能賺到一千五百萬,而一部電影,按照三倍票房回本來算,至少要四千五百萬,才算是賺到錢。
換句話說,一部總盈利十幾個億的電視劇,相當於一部票房近五十個億的電影!
這就是電視劇能夠帶來的恐怖回報!
觀眾們在電視上看到的腦殘狗血撕逼倫理大戲,看似劇情荒誕到讓人直罵娘,可它背後,甚至代表著投資方最少好幾千萬的盈利!
被資本進駐,開始迅速膨脹的電視劇行業,看起來沒有電影逼格高,可是院線是固定的,票房市場是有大盤封頂的,換句話說,只有超級精品電影才能殺出重圍,每年撲街的電影,不知凡幾,只是因為他們撲街了,所以你看不到而已。
可電視劇不一樣。
相比於電影,他的入場券更容易拿到,也不必做成像電影那樣張弛有度扣人心絃,對於電視觀眾來說,愛恨情仇撒狗血就夠了!
簡單點來說,電影是雅,電視劇就是俗。
俗就代表著受眾更多,受眾多,怎麼可能會賺不到錢?
鄒鬱瞄準的星匯傳媒的電視劇製作部門,就是一個寶藏。因為星匯傳媒主發展影視,對電視劇並不上心,老闆黃天智更是不知道,他隨手無意組織起來的這個電視劇部門裡,潛藏著一批能力高超的電視劇製作人。
按照原本世界的發展,兩年後,星匯傳媒旗下這家電視製作部的負責人錢白鶴,會帶著部門的幾個優秀導演編劇,脫離星匯傳媒自立門戶。
此後短短五年,錢白鶴團隊打造出了好幾部可以稱作劇王的大電視劇,多部話題熱劇,幾乎每出一部電視,都是精品製作,收視率基本盤就沒有跌到1以下,創造了電視劇行業的精品神話!
而這個由導演編劇組建起來的公司,短短五年時間,被因為製作出多部大暴熱劇,被估值兩百個億,年主營業務營收超過五十個億,年淨利潤更是達到了恐怖的八個億!
而鄒鬱之所以會選擇同意收下彭暨轉讓的星匯傳媒的股份,就是因為,她瞄上了現在還沒有獨立出來的,這個未來創造神話的電視劇製作部門。
更讓鄒鬱心動的,還不僅僅這個部門未來創造出來的商業價值。
而是這家電視劇製作公司所開創的盈利模式,這個模式叫做:以劇帶星。
簡單通俗點來說,就是打造一部爆款電視劇的同時,還將出演這部爆款劇的明星推出去,成為吸金的招牌,再接著用爆款明星,良性迴圈帶動爆款劇,讓本應該熱度高的劇爆炸性蔓延全網,電視劇與明星互相成就,最終打造出無可匹敵的劇王!
這種營業模式,還有個專業的詞彙來形容,叫做:泛娛樂。
打造明星IP,創造粉絲經濟,以一部劇,推動爆款明星,形成周邊產業鏈,收割流量與關注度。
IP越強大,創造的價值就越大。
而鄒鬱,就是要吞下這個還沒有雄起的電視劇部門,借殼泛娛樂概念,強大自己本身,為日後流量時代的來臨,率先佈局。
因為泛娛樂的盡頭,是影視行業的拐角點:全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