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閒暇之餘喜歡坐在學校裡的水池邊畫在水池邊的學生。
有一次正好就畫到了在水池邊看書的柳白露,然後又被柳白露發現,過來看了他畫的畫,聊了幾句,然後就看上那人了。
……
這是說的認真的?
這樣也可以?
也是服了。
不過柳爸、柳媽都不是那種會控制孩子或者是看中家世的人,只要閨女找的這個人品行沒問題,他們倆就不會有什麼意見。
於是柳白露和那人也就繼續處著了,柳三月這邊的服裝店也漸漸的步入正軌,生意越來越好。
手頭上掙的錢多了後,柳三月又有了新的想法,也是因著南邊那裡好幾家一直合作著的供貨商都大大小小出了不少問題,一天一個想法,折騰的柳三月心煩。
正好京城這邊不少國企經歷時局變化都經營不下去了,倒閉了好幾家廠子。
其實廠子沒問題,廠裡技術裝置也沒問題,有問題的只是人工和管理。
上頭領導經不住時代變遷的誘惑,都越來越心浮氣躁,而下頭的人也開始渾水摸魚,再加上廠裡頭盤根錯節的關係,養著的閒人越來越多,趕上下海熱潮,經濟模式大改變,不思改變,開不下去只是早晚的事兒而已。
可真就這麼倒閉了又確實可惜,畢竟廠子和技術裝置是無辜的啊,柳三月便想接下一個經營不善的工廠,自己生產,自己做自己的供貨商,成本節約了不說,以後還不用再跑來跑去還得受各種閒氣。
說的容易,真要去接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低下多少人盯著、等著呢,好在柳三月陸家媳婦兒的這個身份還是挺有用的,跑了個把月後,總算是順利接了一家紡織廠。
柳三月剛一接手,第一件事便找陸大姐和陳圓圓幫忙,三人一起四處暗訪廠子裡的員工們,這些員工背後多多少少都連著各種關係網,而且不少人嘴碎的很,根本藏不住事兒,隨便一打聽,便基本弄清楚了廠裡的所有人事關係。
哪些人是確實有能力有技術的,哪些人是紮紮實實幹實事的,又哪些人是老油條、是蛀蟲的。
然後便是大刀闊斧的裁人,就這麼個小小的廠子,足足養活著兩千多人,再加兩三百正好湊個三千整,就這樣的倒閉也是活該。
更可怕的是,這三千人裡真正有能力幹實事兒的不過就七八百人,而有能力卻特別油的又佔了兩三百。
像這種有能力卻特別油的,即便他能力再大,就算他是廠裡的支柱,那柳三月也不敢留,她寧肯再多費些辛苦出去到處再找新的,也絕不敢用這種仗著自己有本事而心比天大的員工。
及至最後被裁人數多達兩千二百多人,能夠留下來的僅僅只有三百一十七人,完全不夠支撐廠裡的正常運轉。
這幾乎就等於是抱團同歸於盡,就沒人敢這麼辦事兒的,可想而知在廠裡引起了怎樣的軒然大波,抗議的、哭鬧的、撒潑的,威脅要吊死在廠門口的,真的是一波接著一波的各種鬧騰。
多少人大半輩子都耗在了這座廠子裡,就指著這鐵飯碗過日子養家養老呢。
好傢伙,你這寧肯不運營也要把人都給裁了,這不是瘋了嗎?
柳三月可不管她們,淡定的很,任你鬧去,反正廠里人員不夠沒法開工,至少還得籌備一個月以上,有本事你就天天跟這兒鬧,反正浪費的也不是她的時間。
她還得忙著規劃、招人、培訓,而且柳三月尋思了,既然自己的生產線都有了,那就乾脆做個自己的品牌出來,總不能費勁八力的生產了,賣了,卻沒賣出個名堂來。
柳三月給自己的品牌取名漢唐韻,聽著有國味兒,她腦子裡有未來二三十年的大致流行方向,就不信做不出個名聲來。
柳白露物件畫畫不錯,柳三月還請他幫著畫了個漢唐韻的商標。
既然要做服飾品牌,那就得有設計師,柳三月腦子裡頭是有大致流行方向,可是她只能靠嘴說個大概,讓她去設計,去畫,卻是沒轍了。
而國內服裝設計師這個職業基本上還沒冒頭,在國內找估摸著難了,柳三月乾脆趕了個時興,決定跑趟國外,反正她外語學到現在,英語和法語的普通日常交流都不成問題。
到時候直接去藝術院校即將畢業的學生裡頭找,學校裡頂尖優秀的招不來,中下等的總是沒問題的吧。
只要腦子裡有想法就行,她要求也不高咯。
最終定的是巴黎,時尚之都,時裝院校不要太多。
本來柳三月是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