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城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就需要多多琢磨這土地的利用才行。
經過數天的分析和研究,一直到蘇氏和北焰都催促再不下種今年這塊地就要瞎了的時候,北雪才做出最後的決定。
她先是把這十畝地分成三大塊種植區,一塊玉米、一塊雜糧,另一塊則是水稻。然後按照計劃。分類地往回買種子和秧苗。
最低窪的一塊自然是改成了稻田,白天大家在麵館裡忙著,一早一晚的閒散時間,就開始全家總動員。紛紛挽起褲角進田裡插秧苗。幾天後,在三河鎮為數不多的幾塊稻田地中,就有一塊是北雪家的。
比較好的土地,北雪就選擇了種玉米。玉米是三河鎮的高產農作物,基本家家都會種植,可以說是三河鎮比較成熟的農作物之一。
但是北雪並沒有按照傳統的種植標準去做。據她目測,大家種玉米的壟大約是六十五到七十厘米的常規小壟。而她則改變成了一百厘米的大壟,但是改成大壟之後,每壟卻種了兩行玉米。這樣一算來,那就是畝保苗株數增加百分之二十。相當於增加四分之一的土地面積不說,預計秋收時會增產在百分之十五左右。
而雜糧那一塊,則是不好不壞的土質。雨水多一些的時候就會澇,雨水少的時候就會幹旱,所以這一塊北雪就把它當成了實驗田。每小塊種植一種莊稼。品種多多,收與不收,都不用去太在意。但是透過幾天種地的實踐來看,北雪卻悟出一個道理,但凡是低窪的地段,大多都可以用來開發成水稻田,哪怕是鹽鹼地。也可以變廢為寶。
這一發現,倒是讓北雪興奮了好幾天。因為三河鎮的鹽鹼地太多了。不但不值錢,甚至有的人家已經放棄了這種地的種植。若是年頭好,還可以收回一些糧食,若是不好,連種子都搭了進去。
也只有到牛馬年的時候。農人們才嘗試著種一種鹽鹼地,因為在這裡一直流行著一句農業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