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克陸上公務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後二叔一家回來,想做什麼賣的話也得用水,所以還是打眼井便利一些。
打井師傅到了西家,首先在新房四周檢視了一下水眼,最後確定院子稍微靠東的位置比較好。
位置選好,師傅領著徒弟在井口那裡支起轆轤架,然後用轆轤架在井口用鐵器挖下去,一邊挖,一邊把泥土用工具弄上來,再由上面的人運走。等挖到一定深度,就要一邊挖一邊加固,這是為了防止塌方。挖到水層的時候,基本就挖完了,此時要把井壁徹底加固一下。西家事先就跟師傅說好,他們家用水多,要打深水井,所以到了九丈深(約30米)水層,又往下多挖了六丈多(20米),雖然多花錢,但是趕上旱年,可以保證家裡水井不幹,既然費了一回事,就一步到位好了。
井挖完,井壁加固好,井底鋪上細沙,因為是在院子裡,怕小孩子不知道深淺,萬一掉下去可就糟糕了,所以在井的四周用石頭壘起井臺,井臺有50公分高,一般小孩夠不著井口,然後把井口用一塊厚木板蓋上。
井上架起架子,架子上面是個轆轤,在轆轤中間位置栓一根粗繩,粗繩繫著木桶,平時打水的時候用轆轤把桶放到井裡,水裝滿後再搖動轆轤,水桶就上來了,然後把桶裡的水倒進別的水桶裡。
井打好了,井裡的水要淘兩天,把髒水淘淨。不用大人動手,村裡的少年們都覺著新鮮,你一桶我一桶,輪不到的在旁邊急的不行。大人只在旁邊看著,等他們打上來了好把桶拎出來,將水倒掉。搖轆轤頭的孩子也得看著點,萬一搖失手了,轆轤加上下墜的桶的重量打在身上也不輕。小的像西韋他們,根本不能讓他們摸,他們太小,一轆轤打身上,能把他們打一個跟頭,所以小傢伙們聚一堆,羨慕地看著大孩子打水玩,嗯,在小孩子眼裡,什麼都能跟玩兒掛上鉤。
西韋和衛成也想打水試試,不過人多的時候西遠沒讓,等其他人都回家,只剩下家裡人的時候,由西明文把著兩個小傢伙的手,一人過了兩次癮。西陽和西勇不肯示弱,西明武被磨的沒辦法也為兒子服務了一把。
村裡人現在大多忙著秋收,但是不管男女老少,沒事兒的時候都來看看西家打井,即使是那些忙著地裡活兒的人,也都趁著上地、回家的空檔時間過來瞧瞧。村裡從來沒有自家打過水井的,一直都是去村中大井那兒挑水,那口大井的年頭,村裡最年長的老人,也只是依稀有點當年打井的印象,不過因為當時他們年紀還小,過去了幾十年,所以只是一個模糊的印跡而已。
所以,西家自己打一口井,以後都不用去大井那裡挑水喝了,村裡其他人家都很羨慕。不用說別的,冬天凍的手都拿不出來,還要去井臺上挑水,有時趕上誰把水弄撒了,上面還會結冰,不小心就會滑到。轆轤在冬天搖起來冰冰涼,冰得手直髮木,所以不管男人還是女人,一提起挑水都很怵頭。
什麼時候自己家也能打一眼井呢?看來西家的確是發達了,不光蓋上了磚瓦房,還打了一眼井。大家或坐或站的一邊看,一邊聊兩句天,雖然沒有明說,但是每個人眼神中的羨慕是很明顯的。
收完秋,打好了井,又過了幾天,幾個匠人和栓子在領頭帶領下來了。他們回家後,家裡有田的是緊著忙活,這樣好快點來西家幹活,他們心裡怕萬一拖拉著來晚了,西家等不及僱別人可就遭了。
離房子大框完成已經過去一個月時間,房子早已經幹好,秋天嘛,本來就秋幹物燥,風一吹,秋老虎一曬,乾得很快。
這次動工就相當於現代的裝修,頂棚吊好,鋪上天花板;四壁抹上石灰,粉刷成白色,弄好後,又把屋子按照西遠設計的樣子隔了出來,此時給西家打製門窗傢俱的老木匠,也領著兒子過來了,和幾個匠人一起把門窗安上,傢俱擺放好。
新房正房五間,正房兩側又分別建了四間東西廂房。連著房子起了院牆,把房子和院子都圍上,在大門處用青磚修了門樓,門樓和院牆上都鋪了瓦片。
五間正房因為南北向有二十四尺(八米)寬,所以從中間隔了一下,但是一般都是南邊稍微寬一些,北面的稍微窄一點,正中間一進門是堂屋,相當於現在的客廳,是家裡人幹些活兒、吃飯或者招待客人的地方,堂屋的正中間靠北牆的地方擺著一張八仙桌,兩側擺著兩把椅子,旁邊靠東西牆分別也放了四把椅子。堂屋北面的屋子用做廚房,不過因為家裡廂房也單隔出一間做灶房用,所以主屋的廚房只靠東西牆分別搭了兩個磚砌的爐子,冬天把炒鍋或者燜飯用的鍋往上一放,爐子點燃,可以起到既做飯又取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