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六合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老師,我將側門開啟吧。”沈皎對著張博鈞提議到,她現在有些迫不及待了。
張博鈞捋了捋自己的鬍鬚,笑著點了點頭; 對於這樣兩個優秀的後輩的比試; 他也是非常期待的。
沈皎將側門開啟後; 兩人正面對面跪坐在大堂中,旁邊計程車子們也跪坐在兩人身側,一副坐而論道的場面。
此時; 顏楠正發表著自己的觀點; 侃侃而談; 語氣中有著少年人意氣風發的傲氣,“楠以為於蠻夷之地,以應遣人教化之,必能使其歸順。古聖王繼天立極,以臨御天下,禮樂昭明,立綱陳紀,教化四達,垂衣拱手而治,故我華夏以強於蠻夷,此為聖王之仁,教化之道也。
蠻夷之人,譬如禽獸,目無人倫,不知禮數之所在也,故其不尊君王,性喜殺戮,為民生害,此乃無聖賢教化也。
……
若聖上效先前聖王之教化於華夏之道,多遣飽學之士教化,必然使其知道義,懂綱常,尊君上,感而化之,此乃聖上之大德,曠世之功也。如此,必能不費一兵一卒,使其歸順,為我大齊之土地。”
其說完後,傲然拱手,對著對面的衛賾道,“此為我之淺見,敢問衛兄有和見教。”
因為顏楠論述時,聲音意氣風發,雖然不是洪亮之音,但四周都安靜無聲,所以在樓上的沈皎聽得一清二楚。
她如此也算知道,現在比試的內容,這是對外族政策的論述,這自古一來都是討論的焦點,由顏楠的論述來看,其是主張以教化來改變外族的思想,從而達到使其不戰而歸順大齊。
這樣的觀點,是大部分文臣的想法,其觀點更偏向於主和,而歷代君主也都一直在試用著這個方法,不過效果並不好。
她覺得這大概是文人心中的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沒有上過戰場,沒有見過血腥的殺戮,總會抱有一些一廂情願的想法。
不過,也不是說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因為教化之道,是在從根本上改變人的想法,讓其真心的歸順,不生反叛之心,不過這樣的做法,需要的時間太長太長,而且若只用教化,不動兵戈,是根本壓不住那些好戰分子的野心的。
她對於這種只教化的政策,是不認同的。但其文采斐然,且能在這樣的年齡就對朝堂的政策有自己的看法,還能再眾人面前侃侃而談,這就已經遠超其他的舉子了。
這顏家顏楠確實遠超眾人。
正當她思考時,那道熟悉的聲音又響了起來,如琴聲般優雅,徐徐道來,“多謝顏兄指教,見教不敢,以下是賾一人之言,請諸位包含。
賾以為蠻夷之地,現應兵甲為主,再以教化輔之。蠻夷之人,乍臣乍叛,其心冥頑,可仁感者甚小,其氣悍勇,不可義結也。故屯兵塞上,已被其患。
戍邊之兵,且耕且守,其來則拒之,去則追之,如是,則事有備,大齊無騷擾之患,邊境無虞,民安和樂,故邊戍不可以絕也。
……
若其舉國歸順,則再行教化之道,得其民心。
若只垂衣而治,僅行教化之道,而絕邊戍,則蠻夷得以繁衍,如此十年,則其必定強盛,騷擾邊民,此為國之大患也,故不可不防也。
故賾以為不絕遠戍,再行教化,二者相輔,則可垂衣拱手而治而邊境安妥矣,但此為今時之言,若邊境變化,則再行它策。
此乃賾之淺見,往諸位指點。”
衛賾在談論時,眉眼溫和,語氣溫雅,沒有讓人厭惡的倨傲之氣,平淡謙虛,但擁有著強大的自信,卻並不惹人厭煩。
試想一個連對自己觀點都無法信服而沒有自信的人,又如何去說服別人呢。
不論其辯論的內容如何,衛賾謙謙有禮,溫潤如玉,都極易獲得在場士子的好感,再加上其本身的氣質,這讓士子們的心都更多的偏向衛賾這邊。
再說其內容,明顯是衛賾的理論更為合理和真實。最起碼在沈皎看來,衛賾的內容明顯更符合對外的政策。
無論何時,這戍邊的兵士都是不可缺少的,反而需要更加強大,如此才能維護邊關安寧,讓敵人不敢越雷池一步。
而且,衛賾的觀點是以軍事為主,教化為輔。通俗來說,就是要先將敵人揍怕了,再開始思想教育,畢竟怕了的話,才更容易被改造。
還有,衛賾所說這只是對現今對外政策的看法,等到局勢改變時,政策自然會有所調整,所為因時而異。
如此,這一場必定是衛賾勝無疑。
正如沈皎所想,下面計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