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六合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見過沈公子。”
隨後; 五名村民又對著沈皎拜倒。沈皎聞聲叫了起; 待眾人站穩後; 笑著道:“請幾位過來,是我有些問題想要請教諸位,諸位不必緊張。”
“沈公子儘管問就是; 我們一定將知道的全都告訴沈公子。”儼然是五人中領頭的一位中年人應道。
“看你們剛才的樣子。”沈皎首先笑著問道:“可是和衛大人熟識?”
“這可萬萬不敢。”那人趕緊搖頭道:“我們這樣的身份怎麼能和衛大人熟識?”
“是衛大人關心我們; 去年和今年在修梅渠的時候,衛大人經常親自過來; 我們原也是出工的; 因此見衛大人的次數多了些。”中年人生怕冒犯; 連忙解釋道:“後來,我們在引水入田的時候,試種稻穀的時候,衛大人也曾幾次前來關心我們的程序; 所以,不光我們村的人; 就是附近村的人都認識衛大人。”
沈皎聽後點了點頭,也不再說什麼,士族子弟的教導從來都不是徒有虛名。他們比一般的新興家族的子弟更明白怎樣做一個合格計程車者。
“那你們這是在忙碌什麼?”沈皎也不繞彎子; 直奔自己心中的疑問,問道:“可是在收稻?”
“正是在收稻; 現在正是秋收的時候。”
“你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種改稻的?”沈皎問道。
“是從今年修好這梅渠開始。”還是原來的中年人老實地答道:“不然,就是我們再想要種稻,也沒有辦法辦到。”
“為什麼要選擇改麥為稻的?”沈皎點頭接著問道:“是因為這稻的產量比麥高嗎?”
“正是如此。”中年人急忙解釋道:“這稻的產量可比這麥的產量高出不少。”
對於這樣的說法沈皎很是認同,其實百姓是很好理解的人,他們的一切都是為了生存,現在與他們來說,能活下去,吃飽穿暖才是最為緊要的,所以現在,能種產量高的糧食那為什麼還要種產量低的糧食呢?
“那現在這一畝地能產多少稻穀,你們可有計量?”沈皎問道。
沈皎問出了自己心中最為關心的問題,不管這稻的原本能產多少,現在是否能適應任城郡的氣候土壤才是重點。
“回沈公子的話,昨日剛剛有一畝地收好,我們粗略地算過,我們現在一畝地大概能產三石左右。”說道這,中年人的臉上露出了喜意,而其眼中除了喜悅,還帶著一絲隱隱的驕傲,顯然是在為這個產量而引以為豪。
沈皎對此亦是笑著讚道:“這在北方,可算得上是少有的高產了,可謂是上好的良田了,只中一次就能得到這個產量,諸位當真是厲害啊。”
“哪裡是我們厲害,是衛大人從南方給我們找到了良種。”中年人憨厚的撓了撓頭,誠實地道:“我們這些人一輩子也就是隻會種地,再也不會幹第二件事了,能把地種好,能送得起娃娃去學堂讀書,我們也就心滿意足了。”
知識改變命運,無論是哪個時代,都是如此。特別是在這樣一個教育特別落後的時代,讓孩子進學堂讀書是一件極為耗費錢財的事情,非富者不能為。而凡是家中有些錢財的,都省吃減用得只為供孩子讀書,一旦考取功名,便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她十分理解和明白這些人心中的想法。
“會的。”沈皎點了點頭,肯定道:“其實能種好地,也未必不能得到功名。”
沈皎看著眼前的五人驚訝的樣子,嘴角勾起,笑著解釋道:“本朝太。祖皇帝為了鼓勵耕種,曾經下過聖喻,凡是能大幅度提高五穀產量的人,都會被獎勵功名,從秀才舉人到勳爵官位不一相等。”
“所以,只要能種好地,未必就不能獲得功名。”雖然因為這種原因,得到功名的不多,但也依舊是有的。她之所以告訴這些百姓,只是為了鼓勵他們的積極性。
“諸位種了半輩子的地了。”沈皎看著久久才回過神來的五人,繼續道:“有沒有想過怎樣才能提高這些產量嗎?我記得,當年占城稻傳入後,南方的不少百姓便將其改良成多種品種,不僅增加了產量,還改變了口感,和產生多種成熟時間的占城稻。”
“我希望諸位也能讓山東發展出更多的,更適宜這裡的稻穀。”沈皎勉勵道。百姓的智慧是無窮的,從古至今,在沒有任何科技的支撐下,在百姓的辛勤勞動下,畝產都能從一石到現在的三石,這足以證明百姓的智慧。
她不懂農業生產,所以除了去搜集更好的良種外,其餘能做得的就只是鼓勵和引導百姓的積極性和專研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