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既然有了想法,黃哲就打算付諸行動。過了新年上了班,年味兒還沒散盡。村委的大門剛剛大開沒多久,就在告示牌底下襬出了一個捐款箱。
原來,這是為了村子裡邊要蓋一座教堂而設立的。
在國外時,教堂一般是由教會籌集,教會捐款匯聚資金建立的。
這畢竟不是為桃溪村原著村民們服務的,黃哲也無權去拿屬於集體的資金來蓋這個建築。於是就用這種方式來進行募捐,等到湊夠足夠的資金,再來蓋這個教堂。
當然作為村支書,他已然為這個教堂劃定出了的地址。
村南村北都不適合,這兩個區域的建築風格都是最為統一的中國風。也只有最新的長青區才合適,那裡各種功能建築比較多,還都是現代化的簡潔風格。
由於信眾並不多,這座教堂也沒有必要修建的很大。有那麼一間一百多平米的尖頂大屋,在擺上兩排座椅,前邊一座講經臺。一個簡單的教堂就佈置完成了。
黃哲進行過估算,這麼一座教堂有十幾萬就能蓋好,並完成簡單的裝修。
於是他把這個數字寫在紙上,和為什麼而進行募捐的原因一起貼在了黑板告示欄上。
村委要進行募捐蓋教堂,得知這件事的村民都覺得很稀罕。如同黃哲預料的那樣,對此感興趣而關注的村民並不多。這訊息只在外籍人士當中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就算不是教徒,這些人也或多或少曾經給教會或者社群組織的募捐進行過捐款。有的時候是某類需要救助的弱勢群體,有的時候是為了某處的飢餓和災荒。關於修繕的募捐當然也遇到過。
作為一名虔誠的信徒,瑪瑞安首先對此進行了響應。她不光是往捐款箱裡邊塞了一張寫著一千英鎊的支票——她只能塞支票,國內的大額錢幣都在銀行、卡里——她還跟黃哲提出了一個請求,得到了同意之後,在街角小店的門前同樣設立了一個捐款箱和說明情況的牌子。
她更是細心的在列印的牌子上用手畫了一個簡筆畫的教堂。
放在街角小店可比放在村委門前效果要好得多,立刻就讓居住在此地的外國人都注意到了。
想一想就知道這座教堂是為誰建立的,本地可沒有天主教或者是其他西方教派的信眾。於是這些人紛紛慷慨解囊,五百、三百的往捐款箱裡塞錢。
跟他們的薪酬相比,五百、三百是不多,可是他們的捐款是個長期的過程。並不是說捐了一次之後就不再捐了,沒準下個月或者下下個月又捐一次。
除了他們之外,來街角小店吃飯的人看到別人捐錢,往往會被帶動,塞個十塊、二十塊的。積少成多,慢慢地這筆錢遲早能夠湊夠了。
得知村裡邊要修建教堂之後,克拉倫斯也捐了一些。捐的不多——對他來說,一萬元而已。
他當然能夠一下子拿出這麼多錢來,可是沒有必要。眾志成城,匯聚眾多力量修建而成,才更有意義。
剛問過附近有沒有教堂,村委就進行公開募捐修建。怎麼想,這件事也跟自己脫不了關係。於是薇薇安也拿出來了一部分資金,亨利得知之後同樣也出了一筆。
瑪瑞安、克拉倫斯、亨利和薇薇安四個人的出資,再加上村裡其他人捐助的一些,就讓資金一下子跨過了一小半。
黃哲把這個金額寫在了村委外邊的黑板上,算是進行公示。並且他還打出了捐款明細,告知所有人都可以去村委檢視。
當然,為了避免攀比,引起不好的影響,這份明細單不會進行公開展示。
時間過得快,小孩子幾乎一天一個樣子,十個月的丁丁已經會坐、會爬、會站、會蹲。他充分展示了男孩子的活力跟淘氣,滿屋子到處爬動,扒著樓梯臺階就能自己從一樓往二樓爬,需要時時刻刻的看著。
作者有話要說: 晚安~~
☆、第265章
丁丁穿著嬰兒裝,屁股上包著鼓鼓的尿不溼。他坐在鋪著柔軟地毯上,抬頭看了看正專心和伊莎做準備,打算一起做一個奶油蛋糕的媽媽。他板著自己的小腳丫,一會兒躺倒試探著把腳丫往嘴裡塞,一會兒坐起身跪爬著站起來。
他見媽媽沒有注意自己,便悄悄地爬開,開始又一次的探險。
所有開放的空間,包括胡曉雯的臥室和嬰兒房,地上全都鋪了地毯,傢俱的邊角全部做了防撞處理,易碎和危險的東西都被收在高處。
胡曉雯聽說在嬰兒時期多爬爬對小孩子好,對立體視覺的發育影響最大,除此之外也能讓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