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4/4頁)
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遲處死,親屬緣坐。
以上諸案,經過審實,與宗教和起義無關,乾隆仍然不放過。這固然是統治者的過度防禦,背後仍然有其他策略考慮。對乾隆來說,這是一種低成本的、省事而高效的處理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個別心懷不軌者裝瘋賣傻,逃過法網。同時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製造恐怖,恫嚇“愚民”,“務必重處,以儆其餘”,使那些正常人越發不敢犯法。底層民眾的幾條性命,在他的“政治大局”中是不值一錢的。
我們不能不承認乾隆皇帝對農民起義規律的認識頗為深刻,防範的手段也確實老辣陰狠,然而這並不能阻止清代後期風起雲湧的一次次大起義。一味地迷信打壓和控制的統治者甚至自身就受到了懲罰,就在他前所未有地打擊民間宗教的過程中,白蓮教起義的怒潮差一點掀翻了他的統治。而在他故去五十年後,正是四次科舉沒能考上秀才的“失意文人”洪秀全,利用“上帝教”起事,再一次沉重打擊了大清朝。
三 消滅記憶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年初,江西新昌縣衙門口,一個目露兇光的中年人,挾著一本厚厚的大書來告狀。
告狀人叫王瀧南,是當地著名的“光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