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右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絲網所組成的防禦體系面前被打得血流成河。為了打破這一僵局,英德雙方絞盡腦汁、各施絕技:德國人充分發揮他們在化工領域和陸戰上的優勢,先後研製了毒氣並孕育出了滲透戰術;而英國人則將他們在海軍上的經驗搬到陸軍上來,造出了坦克這一改變今後陸戰格局的“陸上巡洋艦”。
儘管一戰中所出現的早期坦克還處於非常原始的階段,火力防護速度三要素乏善可陳,工作可靠性更是慘不忍睹,然而它們卻無疑在隨後的戰役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這種不怕槍彈的傢伙隆隆壓過奪走了無數進攻官兵生命的鐵絲網,吸收了大量來自防禦方的火力,無論是在挽救己方官兵性命還是創造進攻條件上都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有了坦克並不一定能夠突破對方守衛堅實的防線,但沒有坦克卻幾乎是不可能完成對敵方戰線的突破!除此之外,這種武器在東線戰場上也將發揮出極其重要的作用;火炮密度較西線成幾何倍數減少的東線戰場賦予了這種原始兵器極佳的生存環境。使得它們能夠在面對俄國那支連步槍都不能保證人手一支、騎兵幾乎還全部列裝近戰馬刀的武器極度匱乏的軍隊的時候。能夠有如同屠幼一般的超神表現。
由於坦克在未來戰爭中所將起到的極其重要的作用。作為穿越者的清英自然不會對此坐視不顧。就在美國人剛剛造出了第一臺現代意義上的拖拉機之後的1905年,清英便開始從美國全面引進這一現成的技術,並以提高農業產量的名義在德國國內投資建廠,從事拖拉機這一坦克前身的生產和研發任務。在清英的刻意推動之下,德國工程師們已經在以燃油為動力的履帶式拖拉機這一領域發展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除了裝備更大功率的發動機以外,還進行了一系列的為它鋪設鋼甲和裝備火炮的試驗。
1908年3月,在一個陽光媚好、暖風吹拂的日子裡,位於柏林近郊的皇家拖拉機廠的測驗場地上。一輛造型與普通拖拉機截然不同的鋼鐵戰車吸引了場地周圍所有人的目光。由鋼鐵所鑄的深灰色身軀顯得格外寬厚有力,負重輪下的綿延履帶辛勞有愛;而那門在旋轉炮塔中的短管火炮,則正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著一種熱情奔放、一擊必中的獨特氣質!
“殿下,這便是依照您之前的要求,在我們所少量生產的燃油履帶拖拉機的基礎上所發展而來的這款武器了。它由3名人員進行操控,分別負責指揮、駕駛和開火;其戰鬥重量達到9噸,足足是一輛普通小汽車的4倍以上。”皇家拖拉機廠負責人奧利弗恭謹地看著面前的青年,話語中多了些許的熱切之情。由於清英對於研發型專案的大力支援,使得兼領專案主設的奧利弗在海量經費的注入中撈足了好處;此刻面對身懷鉅額經費的金主,奧利弗自然是要在清英面前將自己的研發成果對其毫無保留地展現而出。
清英聞言點了點頭。一絲笑容悄然在嘴角洇散開來。在自己對研發過程的直接干預下,初生的德國戰車便已然有了後世現代坦克的經典雛形;它不僅採取了單炮塔的最優設計理念。其防禦外形也不再像歷史上那一票德國坦克一樣極易被直射炮彈貫穿的方方正正的模樣,而是毫無疑問的在前部採用了傾斜裝甲。那些將海軍經驗直接生搬硬套到陸軍領域,由此造出一大堆裝備多門火炮多挺機槍、如同武器庫一般華而不實的多炮塔蠻夷而交出的慘痛學費,在這一位面的德國陸軍已然被盡數避免,並得到了幾乎是最優程度的改善。
坦克的作戰模式完全不同於軍艦。海上炮戰由於距離相對較遠,且命中一炮的效果有限,幾乎不可能一擊致命;因此戰艦往往都需要一定數量的主炮才能保證在遠距離上的散佈和命中,以便對敵方造成最有效的打擊(日本海軍的測試結論是至少6門)。而陸地坦克對射的距離相對較近,輔以精密的光學火控儀器足以一炮準確命中,並徹底將目標打成廢鐵。因此多炮塔坦克完全沒有任何的意義,反而會因為更多的炮塔而帶來造價、噸位、技術研發難度和機動性的嚴重惡化,從而在最重要的戰爭經濟學領域被單炮塔坦克所完虐。而清英在新戰車的研發中所堅持採用的傾斜裝甲,也在後世被證明是付出遠大於收益的優越理念;傾斜裝甲對於直射而來的炮彈的抵抗能力,要遠比銼刀大師科幻小說作者serb在他那款水櫃世界中用餘弦計算所得到的等效裝甲來得更為堅厚。
伴隨著一陣發動機的嘶吼,這輛已經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坦克的車輛開始徐徐運作;見此情景,清英的眼眸為之一亮,對其即將在試驗場上的表現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而令他大跌眼鏡的是,雖然它在尾部噴出了極為濃厚的青色濃煙,但其前進速度卻是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