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右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倒也罷了;可偏偏德國人是火力弱了,但裝甲和速度卻根本就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
比如史實德國於1898年竣工的“凱撒腓特烈三世”級戰列艦,正常排水量11000噸,才僅僅裝備了4門240mm主炮和18門150mm副炮,航速只有17。5節,舷側只有水線附近的一小條300mm裝甲,抗沉xìng能也沒有得到任何的體現,這簡直是不科學到了極點!而同期美國人建成的衣阿華號戰列艦(此衣阿華非彼衣阿華),正常排水量11500噸,卻足足裝備了4門305mm炮和8門203mm炮,那一小條主裝甲的厚度達到了456mm,航速也能達到17節!縱然美國人造的船是低幹舷,以犧牲航海xìng的代價提高了噸位利用率,但也不至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的!
不止是戰列艦,德國建造的裝甲巡洋艦也是令人看得一頭霧水。他們於1902年完工的“海因裡希親王”號裝甲巡洋艦,為了實現2門240mm主炮、10門150mm副炮的火力、100mm的裝甲和20節的航速,足足用了9000噸的排水量。而義大利人建造的加里波第級裝甲巡洋艦,排水量只有7300噸;卻裝備了更勝一籌的2門254mm主炮和10門150mm副炮,航速不減,其舷側裝甲厚達150mm,而且覆蓋面積還更大!最重要的是,這條船在1896年就竣工了,比德國人的“海因裡希親王”號還早了足足6年!德國戰艦的這種情況雖然隨著1907年“拿sāo”級戰列艦的設計定型而暫時宣告終結,但常年來大船裝小炮的習慣已近浸入了德國設計師的骨子裡;除了一個被英國人逼出來的“巴伐利亞”級之外,凱撒、國王、甚至是二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