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騎馬,只有趙雲澤坐著馬車。馬車上,還載有很多從趙雲澤家裡拉來的東西。
在李世民派人催了幾次之後,趙雲澤終於把霹靂彈和火箭制了出來。
之所以費了這麼大勁,主要還是因為火箭的製作。
那日在渭水河邊,趙雲澤靈機一動,把用自動步槍打斷頡利大纛的事實說成使用火箭射斷的。
可是真到了動手製作這種能在那麼遠的距離上射斷旗杆的火箭時,趙雲澤卻犯了難。
單純製作火箭很簡單,趙雲澤小時候就玩過“鑽天猴”,也就是那種一根小細棍兒上綁著個不爆炸的小炮仗,點燃炮仗,小細棍兒就會“咻”的一聲飛老高的小玩意兒。
趙雲澤最初的設想,就是做個大點的“鑽天猴”,一頭裝上箭尖,平著發射就是了。這種“大鑽天猴”式的火藥燃燒反作用力助推火箭,在原本的歷史上,一直到北宋才出現。趙雲澤讀軍校時才有專門的課程講解古代軍事,所以對於這些古代的火藥武器也非常熟知。
可是又一想,這樣不行。因為那天尉遲恭說過,他是聽見巨響從身後傳來的。也就是說,發射鑽天猴時,還要先有一聲巨響才對。
為了圓這個謊,趙雲澤絞盡了腦汁。
發射時先產生巨響,再把火箭推送出去,這不就是個火箭筒嘛。可是在唐朝,要是能製造出現代軍事上使用的火箭筒,那無疑是痴心妄想。
最後,還是現代的一樣東西啟發了趙雲澤,那就是用於慶典中燃放的禮花炮。從原理上來講,禮花炮跟火箭筒差不了多少。
於是,趙雲澤一番折騰之下,一件集禮花炮和鑽天猴雙重性質的火箭終於被他製作了出來。
其實趙雲澤製造的火箭,構造一點都不復雜。無非是一根一尺來長的竹筒內塞了一個經過改造的大鑽天猴。這個大鑽天猴,就是所謂的“火箭彈”或者是“禮花彈”。
大鑽天猴的那個炮仗,趙雲澤是用小竹筒來製作的。既然自己玩過的鑽天猴用紙筒都沒事,那麼竹筒就應該更加安全了。而且,這個年代的紙可不便宜,不如用竹筒實惠。
為了增強鑽天猴的飛行穩定性,趙雲澤又按照迫擊炮彈和槍榴彈的樣子,把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