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溪重鎮,崇塘鄉間的一戶鄉紳,或者說鄉賢而已。
人丁不旺,發跡也是這兩年的事體,靠的更是饒是他都如雷貫耳,且垂涎欲滴的珍饈美味秦白芹,原來就是這個秦白芹秦家。
倒是有些啼笑皆非了。
可到底不敢置信的情緒更多一些,沒想到“單隻手”縱橫運河這麼多年,草菅人命,可最後竟然會落在一戶尋常百姓的手裡,天道輪迴,果然報應不爽。
只再聽著幕僚蒐集回來的關於務本堂秦氏的種種訊息,他倒是對這務本堂秦氏刮目相看了起來。
走路誰都會,可每一步都能走的這樣穩妥,卻絕對不是甚的容易的事兒。
可卻是直到現在才知道,他或許仍是低估了務本堂秦氏潛力同能力的。
對秦家興趣陡生,不禁問起家裡頭一眾小字輩的課業來。
秦連豹有問必答,就同何大人說起大堂哥同六哥來,雖說堂兄弟兩個一道中舉,風頭一時無兩,可家裡頭的意思,還有方大老爺方解元那廂,都並不十分希望他們趁勢而為,參加春闈,是屬意讓他們三年之後再考的,大堂哥同六哥也已是應下了……又說起二堂哥同三堂哥來,雖然今科鄉試不題,可正好趁著年紀尚小,心無旁騖,紮紮實實的多讀兩年書,三年之後,再行大比。至於四堂哥同五堂哥,如今正被李巡檢帶在手裡操練著,明年開春後即將參加武秀才的比試。還有七堂哥,雖然年紀尚小,可明年亦是準備下場縣試,試一試膽氣的……一一都告訴了何大人。
何大人聽完後感慨不已。
雖說自古君子講求通達六藝,可隨著文科舉的日益鼎盛,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天下學子只對四書五經趨之若鶩,音律、騎射俱都棄之不學,哪怕武科舉日益抬頭,可在他們這樣的詩書人家,仍然不算正道。
可秦家雖然出身鄉野,卻有這份見識,確實比之一些個累世大族更加高明的。
不禁同秦連豹同秦連龍道:“在下的看法雖然有失偏頗,可還是不免覺得,與同六畜五穀相輔相成中成長起來的鄉民們,或許比之城鎮中於叫賣喧囂為伍的百姓,更加具有仁人而愛物的情懷!”
還告訴秦連豹同秦連龍一個非常有趣的論證:“在下為官十數年,曾對數地百年間的城鄉中舉登科的人數作過些許的統計,結果發人深省,早年鄉間中舉登科的人數,竟是多於城鎮的……”
雖然,這同鄉間人口基數往往大餘城鎮人口是脫不開干係,可有一則,城鎮之中,往往更多累世詩書大族。
而且這已經是早年間的資料,這些年來,這個差距已經在日益縮小了。
自然不是甚的好事體。
不過還是總結道:“所以依在下看來,雖然門楣都是用來光耀的,可掛著‘耕讀傳家’、‘德重鄉評’門楣題字的人家,或許確實是要比之掛著‘和氣生財’、‘飛黃騰達’門楣題字的人家,在進退應對、抱負追求上,更加註重修身明德的。”
也正因為此,何大人不但讚賞秦家在小字輩培養上的用心良苦,允文允武,因材施教,這可不是說起來這樣容易的事體。更對秦家發跡之後的治家之嚴謹、持家之勤儉、傳家之忠厚,讚不絕口。
修身養生、勉學應試、治生理財、處世為人……這已經不是走的一般的穩當而已了,簡直就是穩如泰山了。這其中哪一條哪一項,不是那些個累世望族,幾輩子的經驗教訓之談的。
而這其中最讓他讚賞的,還是秦家在發跡之後,仍舊選擇留在鄉間立身的態度,以及和待鄉曲、寬厚忍讓、救老憐貧、扶危救困的處世之道。
如今這世道,或是世道太平的緣故,百業興旺,人心卻愈發趨於不知足,機械、變詐。士農工商,儘管出身各不相同,但在為人處世上,卻主於賺人。
照常理來說,這世上甚的東西都可以有假,但金子是不應當有假的,否則怎的會有一句話叫做真金不怕火煉呢,可如今這世道,就連金子都可以作偽了。就譬如藥金,火上一燒,都能燒出五彩顏色來,竟是道士煉出來的玩意兒。
工人倒是日巧一日了,可人情卻是日薄一日了。
而且人心不古,不單說的是民間百姓,就是念書識字本該教化薰陶百姓的學子仕子亦是如此的。為了求得進身之階,在仕途上能夠更加順利,甚至不惜攻擊自己所宗甚至所親的同僚。簡直就跟《水滸傳》中,梁山好漢殺人越貨以充投名狀的行徑一般無二的……
這些年來,他不知見過多少人,因著三個字,不知足,一但發跡,鄉野之地就再留不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