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秦家現成的例子擺在那裡,如今兩灣裡上到八十九,下到剛會走的老老少少,就沒有不曉得唸書習武是好事兒的,自然一呼百應。
甚至於十里八村的鄉鄰們都聞風而動,有的找到他們,打聽工地上缺不缺人手,需不需要幫忙的。也有把家裡頭積存下來的木頭、磚瓦送來給武館派用場的。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那勁頭,半點不比他們遜色的。更有一幫老孃阿婆的,也不知道打哪想起的,竟道建武館同建廟宇一樣,可是功德,顫顫巍巍的捏了銅子兒過來捐資佈施……
只即便如此,武館賬目上的銀子還是剛剛能夠支撐到將一應器械置辦妥當。師傅的束脩,這還沒有著落呢!
再想到師傅的延請定館,下關書、發聘帖都是由秦家幫著一手操辦的。關於師傅的束脩高低、節儀多少,坐館方式、執教期限、節假安排等等事宜,這會子也都是由秦家在同人協商。
說不得不必多久,武技師傅就能過來坐館了,可他們卻連束脩都湊不出來,就是有心,亦是再沒這個力量的。
只能在心裡默默記下秦家的無量功德了。
轉身就趕忙領著秦連豹去踏勘土地,很快,三人就齊齊看中了眼下的這塊閒置的荒地。
雖說四至並不很大,但一來距離秦家比較近,而來既是武館設在了周家灣的畛域之內,這會子將學塾設在漏斗灣,也算公平合理了……
事情就這樣落定了,兩灣裡的鄉鄰們聽說到辰光秦連豹會親自坐館之後,瞬間就沸騰起來了。
紛紛一手拎著孩子,一手提著自家最拿得出手的贄見禮過來拜師。
面對一窩蜂的鄉鄰們,秦家自然應接不暇。好在如今秦家在周家灣同漏斗灣的地界上說不上一呼百應,卻也雲集響應。聽說學塾還在籌建,開館時日還需再定之後,俱都漸漸冷靜了下來。
其實這都是虛的,關鍵還是秦連豹的一句話,也就是叫丁香好生得意的那句“有教無類”。
還特地解釋給大夥兒聽,不會因為貧富、貴賤、智愚、善惡等等原因把人排除在受教之外。
哪怕如今老百姓的觀念已經漸漸轉變了,願意咬咬牙,讓家裡頭幫忙放羊、砍柴、擔水、帶弟妹,也算是半個勞動力的小小子們去唸書,可也得唸的起才成。
旁的不說,光是“學費”二字,就是天大的攔路虎,不知道把多少孩子攔在了學塾大門之外了。
饒是禮詩圩姚氏的學塾,這麼多年來都只是象徵性的向學生們收取一部分束脩,泰半“館穀”還是要由族裡頭來支出。可到底能力有限,實在是不可能對所有孩子一視同仁。沒辦法,只能抬高門檻,將那些個相對而言資質較高、更有出息的孩子收到門下,竭力培養。
左氏也大概清楚這一則,可聽得花椒姐妹的一通解釋,卻根本沒去想“有教無類”四個字,到底意味著甚的,或者說,自家為了這四個字,究竟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倒不是因著左氏自打懷孕後,就越來越迷糊的緣故,畢竟她在這上雖迷糊,可花開兩朵,在另一方面,她的思緒就跟剎不住車似的,從學塾到武館,滿腦子都是“有教無類”四個字。
忽的心念一動,身為長房長媳,從來告誡自己要溫婉恭順的左氏,眼裡竟然流露出了躍躍欲試的光芒來,看得丁香同花椒一時失神。
唯有香葉沒受影響,詫異地望著左氏:“女學?”
想說自家不是有女學麼,只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
左氏雖然看到了香葉的遲疑,但並沒有放在心上,點了點頭,又看了眼花椒姐妹三人,朝她們眨了眨眼睛:“其實也不必大動乾坤的做甚的,只要把你們設下的小學堂光明正大的擺上檯面來,就已經足夠了。”
香葉瞪圓了眼睛,一臉的不可思議。丁香同花椒已經回過神來,捂著嘴吃吃的笑。
這麼多年過去了,哪怕她們姐妹嘴上說的再含蓄,可眼皮子底下,闔家哪能不知道她們究竟在做甚的的。
可眼看著她們教的樂意教,學的也都樂意學,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
而她們姐妹,也就在闔家的庇護之下,避人耳目的運轉到現在。
時至今日,她同姐姐們雖然始終遊走在傳統之內,以女工治家為主,那些個會讓普世價值警覺的餘地,都被她巧令名目,悄悄藏了起來,從未越界。
可事實上,並非如此。
花椒是希望這個時代的女孩子,都能夠多念一點書,讓自己的眼界心胸更開闊一點兒,能認識到這個世界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