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股巡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相會而不得,傷心落淚之時,在場眾人越發唏噓起來。
“莫不是弓鞋懶踏三更月,莫不是衫袖難禁午夜風,莫不是旅館蕭條卿嫌悶,莫不是兵馬賓士心怕驚……”
如怨如訴,哀傷婉轉的唱詞,讓大家不由得嘆氣感慨,魏良輔更是苦笑道:“早知唐神童已有佳作,老夫何必為了聞鈴一折苦苦費心啊!”
有了大宗師的肯定,在場讚歎聲音越來越多,尤其更有人發現這篇唱詞和剛剛唐毅所做的詞之間,竟有明顯的聯絡,說的都是同一樣的故事,總不能一首詞和一篇戲文都是抄來的吧,那也太巧合!
大家對萬浩當初的質疑越發不信,只能說唐神童才華無雙。而且人家也不是憑空冒出來的,老爹的一手書法也是技壓群雄,想來是書香門第,家教森嚴,才能培養出如此了不得的神童。
還有人盯著唐秀才的相貌眼熟,加上他親口說是嘉靖十七年中的秀才。
“哎呦,我想起來了,當年我和唐兄一起考的秀才啊,唐兄當年就才情無雙。只是聽說後來家中先人仙逝,守孝多年,才沒能考試,我還為唐兄遺憾不已!”
“是啊是啊,我也想起來了,說到遺憾,我看大可未必,唐兄培養出如此聰慧的兒子,可謂是後繼有人,倒是咱們該回家好好管教皮猴子了!”
……
這幫人越說越高興,也越說越懸乎,把唐毅和老爹都捧上了天。其實要說這幫人真的熟悉唐秀才嗎?也未必,不過是眼見得唐毅有了名氣,大家都巴上來,既抬高了唐毅父子的身價,順帶也給自己製造吹牛的談資,如此而已。
但是呢,唐毅也需要這幫傢伙,有了他們到處傳名,就不會有人懷疑唐毅抄襲,隱患也就沒有了。
他們之間有點像後世的明星和狗仔隊,各取所需,互相利用。雖然有點操蛋,實情就是如此。
一篇《劍閣聞鈴》寫完,唐毅還意猶未盡,笑道:“魏老大人,小子還有兩篇,只是打了腹稿,怕是經不起推敲……”
“哈哈哈,唐神童不要謙虛,只管說出來。”
“那好,我就獻醜了,只是小子膽氣不堅,還請老大人賞美酒一壺。”
“好說,拿一罈狀元紅來!”
王世懋動作飛快,一轉身就抱了一罈過來,給唐毅滿滿倒了一碗。唐毅喝了兩口,白嫩的小臉泛著紅潤。
“我的第二篇就叫《子期聽琴》。”
“高山流水的故事,好!”大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