剷除不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次日,朱棣與我前往大寧。一出城門,我卻驚訝至極,眼前黑壓壓的滿是兵將,便問朱棣道,“你不是去借兵嗎?怎麼還會帶著兵?”
朱棣神秘一笑,“你有沒有聽過寧王的傳言?”
我想了想,“倒是聽過。”
朱棣問道,“你聽到的傳言是什麼?”
我臉一紅,“傳言倒不是他一個人,說的是兩個人。”
“兩個人?”朱棣奇道,“你倒是說說。”
“我還在京城做錦衣衛的時候,便有人將當時在藩的二十多位藩王全部評價了一番,最後得出一個結論,這個結論你也脫不開干係呢,叫做‘燕王善戰,寧王善謀’。這八個字我只承認前四個,後面四個卻不敢恭維,燕王爺你老人家英勇善戰是不負盛名的,可是這寧王,今年堪堪不過二十二歲,我聽到這個傳言的時候也是四五年前了,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能有什麼智謀?竟然還打敗了你們二十多個兄弟,被推崇至首?”
朱棣淡淡笑了,滿臉的狡黠,“四五年前你也還小呢,你懂什麼。”
我白了他一眼,本姑娘和寧王一樣嗎?
朱棣見我不服,道,“十七弟母家乃是楊太妃,楊太妃家世不是很顯赫,是以十七弟幼年時並不是多受父皇的待見,可是他聰明絕頂,甫一入學,便時常顯示出超乎常人的才能,父皇這時候才開始關注於他,漸漸的發現了他的聰明之後,更是喜愛有加。他上十三歲便封了王,十五歲駐藩大寧,父皇更是把手下最悍勇得力的一支軍隊‘朵顏三衛’給了他。想他不過十多歲的年紀,時常我們北方兄弟一起,匯合出塞作戰,他每次都是最足智多謀的那個。”
我一直認為朱棣少年成才,已是不可多得,沒想到他如數家珍的講述了寧王朱權的輝煌歷史,與他相比竟是不出左右。
朱棣又接著說道,“他十五歲接手朵顏三衛的時候,便已經有八萬甲兵,六千戰車。如今駐守大寧重鎮十年有餘,這支隊伍就不說兵力增加至何等模樣,但是作戰經驗,已經是餘下眾藩王不可比擬,我如果得到了這支隊伍,李景隆手下的五十萬大軍又何足為懼?”
“你跟我說了半天,也不過是告訴我十七爺如何聰敏,他手下的兵將如何悍勇,跟咱們現在帶著這大隊人馬有什麼關係?”我依舊不解,皺眉問道。
朱棣伸手對我招了招,我湊過去,他低附在我耳邊,對我說了一番,我才恍然大悟,對朱棣豎起一根大拇指,“什麼‘燕王善戰,權王善謀’,我看你佔全了得了。”
本來想著要遠行,我就換做男子裝束,沒想到如今正好因為隨軍派上用場了。我與朱棣一人一匹高頭大馬,並未在軍隊之前帶隊,只是夾在軍隊中間,也並不顯眼。北平一年到頭本就好起風沙,出了北平之後,更是時常狂沙四起,我拿著一張大披巾將頭面都包了,每天像個阿拉伯人似的。有次與朱棣抱怨,他還很是奇怪的問了句,“阿拉伯是什麼?”我捂著嘴笑了半天,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饒是軍隊中眾人皆是訓練有素的硬漢子,步行前往依舊還是速度耽擱了一些,朱棣每日也不多話,有時候與將士聊兩句,平時只與我說話。我問他是不是從前行軍也是這樣話多,他瞪了我一眼,“你這真是討了便宜又賣乖,本王爺為了怕你旅途艱苦,每日想個法子跟你說話,到你嘴裡竟嫌本王多話了。”
我吐了吐舌頭,不敢多說,生怕他以後真的緘默起來,我還真沒有人說話了。
約過了半個月,我和朱棣並幾個將領率先到了大寧城門外,朱棣一早便已經派人送了信到了寧王府,此時寧王已經派了人來接我們。
奇的是這來接我們的人並沒有出城來,而是緊閉大門,站在城頭,對著我們喊道,“城門之下,可是燕王?”
“正是燕王,煩請開城門。”我也對著他高聲喊道。
那人卻並沒有開門,踟躕了一會,我和朱棣面面相覷,朱棣也是皺眉,樓上那人卻說道,“我們王爺吩咐了,說城內沒有什麼地方安置王爺的屬下,若是進城,只能是王爺一人進來。”
朱棣一頓,微笑道,“十七弟說的沒錯,不顧我要帶個隨從進來,否則飲食起居,實在為難。”城牆上的人踟躕了一下,朝我看了看,大約覺得我瘦弱不堪,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便道,“這點小事,小的便單個不是,替我們做主了,諒也無礙,下面的兄弟,將王爺和那位侍衛放進來吧。”
我和朱棣下得馬來,步走進了大寧城,上了寧王府的馬車,馬車一路賓士,沒一會兒便到了寧王府大門口,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