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喬的中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七大夫以下,皆復其身及戶,勿事。”又曰:“七大夫、公乘以上,皆高爵也。侯子及從軍歸者,甚多高爵,吾數詔吏先與田宅,及所當求於吏者,亟與。爵或人君,上所尊禮,久立吏前,曾不為決,甚亡謂也。異日秦民爵公大夫以上,令丞與亢禮。今吾於爵非輕也,吏獨安取此!且法以有功勞行田宅,今小吏未嘗從軍者多滿,而有功者顧不得,背公立私,守尉長吏教訓甚不善。其令諸吏善遇高爵,稱吾意。且廉問,有不如吾詔者,以重論之。” 這道詔令分為前後兩部分,應是分兩次頒佈的。在詔令的第一部分,劉邦下令賞賜從軍將士爵位及給予相應的賦役豁免優惠。在詔令的後一部分,劉邦斥責地方小吏不顧他的屢次詔令,遲遲不給那些因軍功得到七大夫、公乘以上高爵的退伍將士授予田宅,卻利用職務之便以權謀私,先給自己授滿了田宅。他指出在秦時擁有高爵的人地位尊顯,而“今吾於爵非輕也”,他又進一步說“且法以有功勞行田宅”,嚴令地方官吏按詔行事,否則將處以重罪。 從這兩道詔令我們可以確認,劉邦建國後不僅遵循“有功勞行田宅”的法律原則,而且當時有一套包括有爵者和小吏在內的田宅授予佔有制度。從軍將士因軍功被賜予爵位,由地方官吏根據他的爵級授予一定數量的田宅,但是顯然並不是只有他們才有權利授予田宅,從詔令上看他們和小吏參與的是一個授給系統。劉邦多次下令先給因軍功獲得高爵的人授予田宅,看來是為了打破已往授給的慣例(即按照為戶時間先後),給予他們以特殊的待遇。但是地方官吏並沒有貫徹他的詔令,故爾出現小吏的田宅已“滿”,而這些高爵者卻還未授予的狀況。“滿”也表明授予的田宅數是有限度的。 PS秦和漢初都盛行軍功勳爵名田宅制度,附漢代軍功勳爵表: 爵 稱 田(頃) 宅 合今平方米數 徹侯 105 179966 關內侯 95 95 162826 大庶長 90? 90 154256 駟車庶長 88 88 150828 大上造 86 86 147401 少上造 84 84 143973 右更 82 82 140545 中更 80 80 137117 左更 78 78 133689 右庶長 76 76 130261 左庶長 74 74 126833 五大夫 25 25 42849 公乘 20 20 34279 公大夫 9 9 15426 官大夫 7 7 11998 大夫 5 5 8570 不更 4 4 6856 簪嫋 3 3 5142 上造 2 2 3428 公士 1。5 1。5 2571 公卒、士伍、庶人 1 1 1714 司寇、隱官 50 0。5 857
第一第六節 弟子
第二日一早,李雲天剛剛矇矇亮就起來了,昨天晚上他一夜興奮的差點沒睡,最後還是數羊數睡的。因為今天他就將正式在時代落戶,擁有自己的土地和房子。
感謝商鞅,感謝秦始皇,感謝漢高祖,不管他們的歷史有什麼樣的評價,但至少正是因為他們推出的這個軍功勳爵名田宅制度,使得他李雲在這舉目無親的時代,總算有了棲身之地,不至於會餓死街頭。
李雲已經盤算好了,一分到土地,他就一邊行醫,積累經驗學習這時代的文字,知識,爭取儘快的融入這個時代,一邊將自己帶來的種子種下去,只要這些種子在這時代生存下來,那麼至少在未來幾百的時間裡,漢民族不會因為缺少食物,而爆發類似黃巾起義,屍骨成堆,百姓易子而食的事情。
望著早晨那初升的朝陽,李雲信心爆滿,以前在網上看別的大大穿越回去的,至少最後都撈了大把的好處,不是自己做了龍椅,就是名震天下,妻妾成群,富貴一生,端的好生讓人羨慕。
李雲野心不大,他當然知道龍椅那個東西絕對輪不到他這個楞頭青來坐,光是漢武帝這三個大字就已經足夠讓他俯首帖耳,跪拜在這一代雄主的座前,發誓效忠了,更不提諸如衛青,霍去病等足夠讓他上刀山下油鍋的英雄名字。他覺得與其在廟堂上戰戰兢兢,和儒家,道家,法家的人勾心鬥角,倒不如在這江湖之中,好好的推廣自己帶來的種子,給人看病,到有了名氣的時候再盜版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孫思邈的《千金要方》,挽救被病疼折磨的生命,至少這樣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