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喬的中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問題就是,假如月氏不能和烏孫聯手,單靠這兩族任何一個力量,很顯然,除非出現奇蹟,否則是不可能挑戰匈奴的霸主地位。
而偏偏,烏孫和月氏相互間都存在仇恨,而烏孫在歷史上又得到匈奴的幫助,這在感情有些代溝。
而在東北草原上。從蒙古草原一直延伸到高句麗的領地,這裡鮮卑,烏恆,匈奴,高句麗。四族勢力盤根錯節。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高句麗,鮮卑,烏恆都是發源於長白山的古遊牧民族,也都是被中原天子驅逐的民族。
在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們應該是兄弟,可偏偏問題就出在這裡,烏恆是從鮮卑分裂出去的民族,兩族的仇恨已經蔓延到整個民族,雙方勢同水火。
而且雙方都有可能。也有機會趁匈奴崩盤的瞬間,實現自己地霸業,可問題就在這裡,霸主只能有一個,蛋糕也就這麼一塊,在這東北草原上。卻有匈奴,鮮卑,烏恆,高句麗虎視眈眈,匈奴想要保住自己的霸主地位。
鮮卑,烏恆則想趁機而起。作為新興勢力,高句麗在得到了大漢國的盟約和全面軍事援助的約定後,新式武器和新式兵種,迅速成軍。鐵浮屠重騎兵出現在高句麗人的作戰序列後,這個民族已經具備了對鮮卑和烏恆地作戰能力,更有機會藉助大漢的力量成為這個草原的主人。
在這個情況下,沒有人會願意放棄霸業,成就千古不世的帝國。
整個棋局的複雜性,以及其中各種因素的糾纏,使得沒有人可以準確的判斷,這場棋局,究竟誰會贏。
不過按照李雲的計劃,草原上的事情,以及各種複雜的民族關係和民族仇恨,帝國都不需要理會,在初期坐山觀虎鬥,大發戰爭財就是。
當然更好地辦法也有,那就是暗中挑撥,甚至引誘這些草原民族組成兩個根本對立的集團,相互撕殺,就像美國人在一戰和二戰乾的那樣。
管你協約國還是同盟國,你們使勁打就是,看誰稍微有點不行了,趕緊的上去輸送軍火,鼓勵他們繼續打,等到草原上的鮮血流的差不多了,到時候隨便一個藉口,就可以出兵草原,高舉民族解放地正義大旗,將所有的反對者都推到歷史的大河中去。
這樣一來,帝國不僅僅將以最小的代價得到最大的收穫,更可將這些草原民族之間的仇恨推到最高點,讓他們相互結下血仇,永世仇恨,就和蘇格蘭以及英格蘭人一般,老死不相往來,這樣或許草原上出現新地強力民族和強力人物的機會就會大大減少,幾百年後,草原也就將徹底屬於帝國,這裡只有漢人,只有大漢國,不會再有人記得匈奴帝國,烏孫王國,月氏帝國。
這種前景是美好的,但是需要付出的汗水和努力,卻是尋常人難以想象地,其中更存在大量的變數,稍微不甚,就將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
謹慎,客觀,理智,是這一計劃最重要的執行因素,帝國只能唱白臉,不能唱黑臉,即使唱了黑臉,那也得趕緊的抹去一切痕跡。
大軍告別高句麗王族的領地後,漸漸向東行,從長白山腳下,沿長城回到遼東,中間,譚銘送來了長安的最新情報,張湯死了!
接到訊息,李雲在瞬間就有些發楞,張湯之死,牽一髮而動全身,這意味著改革的低潮來臨了,傳統勢力將借這機會全面反撲。
對於張湯,李雲確實有些惋惜,可是他確實該死,他這樣嚴厲的執法,完全就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執法嚴格也就罷了,你不能被人抓住這樣致命小辮子啊!
現在還能說什麼?只能是嘆息一聲,怒其不爭,恨其不力!
第一第五十三節 兩難
建元二年,八月初四。
遼東大軍迴歸遼東要塞,各部相繼按照編制,在軍官們的帶領下,重新迴歸各自的軍營。為了獎勵他們在演習中的出色表現,李雲已下令,所有參演軍士休假三日。
因此整個軍營中一片歡呼,三天的假期,對於一年中僅僅只有數天假期的普通士兵來說,實在是太寶貴了。
這三天,遼東城註定將成為他們的狂歡之都。
為了讓這些辛苦歸來的將士,充分的享受,郡尉譚銘也下了命令,這三日內,遼東城全面停止宵禁。
對於普通計程車兵來說,這三天是難得的狂歡時間,他們不用訓練,不用操演,更不用擔心被長官責罰,可以盡情的歡呼,盡情的遊玩。
但是,中高層軍官,以及樞密院卻不可能有這機會參與進來了。
由於草原上的形勢已經發生了決定性的變化,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