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喬的中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戰意志,然後輕騎兵與步軍,就只需要過來抓馬搶人。
可是,在隨著大漢軍隊不斷的深入草原,再加上草原上戰馬數量的逐漸減少。
匈奴人居然開始用步軍陣型對陣大漢騎兵了。
而實際上,在這之前,匈奴騎兵,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騎兵,他們騎馬,只不過是在發揮著騎兵的快速機動性。
臨到最後戰鬥時,他們也是需要下馬作戰的。
所以,匈奴騎兵,在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是一支步騎混用的軍隊。
此時,蒙古人的遊騎戰法,根本還沒有形成,在漢匈歷次戰爭中,邊關守將回報朝廷的關於匈奴騎兵的形容,也根本沒有所謂“騎射”。
有的只是形容他們野蠻和嗜血的詞彙。
這也符合實際,畢竟,匈奴騎兵所拿的弓,連複合弓都算不上,有效殺傷力,僅僅不過三四十步,到了五十步的距離,那箭就軟綿綿的,連紙都穿不過了。
即使是目前,大漢騎兵裝備的弓,射程也只有五十步!
這是因為騎兵的弓與步兵的弓完全不同的原因。
騎兵弓,又叫角弓,這種弓在設計上就比步軍的弓小,因為騎兵,不可能在騎馬的時候,帶著一具結構複雜,大小超過其身體的長弓。
所以,在大漢軍中,騎兵的遠端打擊力量不是弓,而是弩,那種必須用腳才能拉上的腳踏弩。
這種弩,射程遠,威力大,在八十步的距離上,還可以穿透半寸厚的木板,是大漢軍隊的制式裝備。
但這種弩也有缺點,那就是裝填困難,在戰鬥中,基本上只能射出一箭。
之後假如對方是騎兵的話,這一箭射完,就是拔刀對砍,而假如對方是步軍的話,那麼騎兵就只能下馬戰鬥了。
因為,假如敵人是步軍,那麼步軍的弓箭手就會裝備上射程八十到一百步的勁弓。
而騎兵的弓的射程只有三十到五十步。
而且步軍一般是用密集的人牆在防禦騎兵的衝擊。
在戰鬥中,當騎兵衝到步軍之前時,由於這時候還沒有彎刀等有利於馬上砍殺步軍的武器,所以,騎兵是必須下馬戰鬥的。
當然,重騎兵是不需要的。
重騎兵在這個時代,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