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喬的中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惜……河套草原註定不是遼東,這裡是一個天然的牧場。沒有高山,也沒有露天的礦脈,要在這裡建造一個和遼東無二的堅固要塞,那需要耗費的金錢,足夠將天子的私人金庫掏的一乾二淨!
但是……田勇可不管這些,他現在滿腦子的,都是大漢國曆史上第一位收復河套草原的名將,年輕一代中最出色的軍人。
對他而言,再沒有比永遠保住這塊土地,更美妙的事情了。
……
奏報傳回長安時,丞相正在吃飯。聞得愛子收復河套的訊息,他急忙整起朝服,沐浴更衣,往未央宮而去。
走到半路上時,全城都已經知道這個訊息了。
儘管,長安人人皆知。河套草原已經和熟透的桃子一般,但是此刻聽得收復故地的訊息,無不歡欣鼓舞,走上街頭歡呼起來,長安沸騰了。
天子劉徹站在未央宮中最高的閣樓頂部,眺望北方,高興的攥著手裡的奏摺對李雲道:“愛卿,河套草原收復了!秦二世丟掉的祖宗牧場,朕親手拿回來了!”
李雲笑著看著這個和小孩子一樣興奮的四處跳動的皇帝,道:“陛下聖明,有了河套草原,大漢國,就有了屬於自己的牧場,我們可以培養自己的優質戰馬,也可以藉此為前進基地,是進可守,退可攻,全然可立不敗之地!”
“不過……陛下……”李雲話鋒一轉,“創業容易,守業難,收復故土只是大漢國全面強盛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就該進行下一步計劃了!”
劉徹勉強令自己冷靜一點,收住興奮的拳頭,道:“卿所說的,可是去尋一種叫‘綿羊’的東西?”
幾個月前,李雲就曾告訴劉徹,他已經命人去尋一種叫綿羊的小東西,據說這種羊,不產肉,只產毛,可為大漢國編織各種毛衣和被子做為禦寒之用。
這個東西,確實是針對草原各部落的絕戶之計,倘若這種小東西真的存在,那麼……劉徹已經看到了在大漢國的劍與刀的脅迫下,全面改牧這種全然沒有肉的生物,這樣一來,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就將失去糧食和食物的來源,他們只能依靠手裡的綿羊,向富裕的大漢國購買和交換糧食。
劉徹只粗略的令人計算了一下,去年一年,大漢國各地糧食全面豐收,特別是河東和蜀郡,河南,南陽等地,由於種植了紅薯和土豆等耐旱高產作物,糧食產量竟然增加了一半以上。
其餘各地更是互有所增,由於紅薯等作物,不需要精耕細作地照料,隨便什麼不可耕之地,貧瘠之地,也可生長旺盛。
所以,儘管今年大漢國的人口將增加二百萬有餘,但是……人均土地面積和糧食收入卻反比十年前提高了一成!
不要小看這一成!十年前,大漢國人口不過千萬,故每戶農戶可耕土地人均約有七十畝,但是,隨著人口的增加,到劉徹登基,大漢國的人口已經猛增到了一千八百萬,其中還不包括大量的隱藏人口,人均土地擁有率更是猛然下降到不足四十畝。
而當時每畝糧食年產頂多三石(河東良田記錄),差一點的不過一石,若遇上災荒,則更少。由此可以計算一下,大漢國全國戶口目前約為一百一十萬戶,每戶土地約為一百五十畝,年產糧食毛重頂多為二百石,去毛乾燥之後,每戶農民可得糧食頂多一百四十石,需交納約二十五石糧食的賦稅,剩下的才是自己的收入。(①⑥K)
不過一百石糧食的實際收成,卻要滿足一家七口老少全年的生活,還要購買農具,鹽等生活必須用品,日子自然是緊巴巴的。
可是……現在,劉徹登基四年後,這種情況並未因為人口的持續高速增長而變的更加惡劣,相反的,反而略有所增加。
更讓劉徹高興的是,大司農在估計了將紅薯等作物,在全國推廣後,一向謹慎的大司農,怯生生的告訴劉徹,三年!只需要三年!大漢國的所有倉庫中將堆滿吃不完的糧食,到時候,大司農建議天子,儘快預防這種情況出現,以免‘穀賤傷農’。
這位一向反對民間釀酒的老派官員,甚至提出了,解禁禁酒令,並鼓勵釀酒的方法,以消耗掉越來越多的糧食。
因為,在經歷了長達十幾年的錢多時期後,大漢國將不可避免的迎來糧食多的危機。
一想到這,劉徹可高興的笑了起來。糧食,從來都是緊缺的戰略物資,一直以來受到糧少的危機的大漢國,想不到,在今天卻要面對太多糧食放在倉庫,沒有用處的問題,這說明,他劉徹的統治是牢固的,堅固的以及深得上天寵信的。
什麼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