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3/4頁)
辛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琢磨去,總覺這些事情和西方的絕食並非異曲同工,而是摻雜有一種有恃無恐的性質,也就是說,實施它並非請願哀求,而是類似於要挾,給它安個什麼詞好呢?在這裡我要套用《老子》裡一句話了,“吾無以名之,強名之曰撒嬌”,因為絕食者不是皇帝就是皇后、嗣皇,地位高得嚇人,他們的絕食之初,就等於在勝利的紀念碑基座培上了第一鍬土,沒有半點懸念,做為一名觀眾,見多不怪,我無論如何不能不覺得索然寡味。
回到劉長這邊來。
劉長到底是不是真心絕食,因為缺乏證據,已經成為中國歷史上數以億計的懸案之一。據現代科學證實,人不吃飯能熬半個月,但是連水也不喝,七天就肯定死翹翹。劉長如果打定了死的主意,自然連水也不會喝了。另外要注意一點,劉長坐的是輜車,而不是檻車。這為劉長的餓死也埋下了伏筆。
輜車是一種有圍屏,上下遮蔽嚴實的車輛。它的蓋是蓬式的,坐在車廂裡面,不能左顧右盼,外面的風景什麼也看不到。而且,在劉長坐的輜車外面貼了封條,沿途縣吏根本不敢開啟封條給劉長遞送食物。就這樣一直走到了雍縣(今山西鳳翔南),雍縣離長安現在將近兩百公里,馬車起碼要走十幾天。而且劉長流放的時間是十一月,北方寒冷刺骨,沒有食物補充熱量,誰也扛不住。所以等到雍縣的縣吏斗膽開啟封條(大概聞到了屍體臭味),劉長早已嗚乎哀哉。於是趕忙用快馬郵傳文書報告劉恆。
從這裡可以看出,劉長的死完全是劉恆有意導致的。甚至史書上說劉長絕食而死,都是史官為劉恆機心的文飾。如果劉恆不想殺劉長的話,為什麼要讓他乘坐輜車,又為什麼要在車外加封條呢?顯然,劉恆的目的就是想餓死劉長。劉恆實際上是把劉長裝在一個郵包裡,蓋上郵戳,想直接寄送到邛郵,無奈的是,郵包裡裝的並不是郵件,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所以這個郵包在路上不可避免地發臭了。
話說劉長死掉的訊息一傳到長安,劉恆立刻悲哭起來。注意,千萬不要以為劉恆這時良心發現,對弟弟的死很傷心。因為從他和寵臣袁盎的對話來看,他關心的是自己的名聲。袁盎之前也曾勸諫過劉恆:“陛下您素來驕慣淮南王,不給他派遣嚴厲的國相和太傅輔佐,造成今天這個局面。淮南王為人剛直,現在突然讓他遭受如此凌辱,臣擔心他遭遇霧露病死(自殺的委婉說法),而使陛下有殺弟之名,那可如何是好?”
劉恆當然不會聽袁盎的,他巴不得劉長快快死掉。當然,一旦劉長死了,自己悲哀的樣子還是要擺出來的,否則怎麼表現自己仁厚的胸懷呢?現在他對袁盎說:“我因為沒有聽你的話,搞得現在有殺弟的名聲,真是後悔莫及啊,嗚嗚。”
袁盎也不是傻瓜,見劉恆這麼說,趕緊拍馬屁說:“放心罷,陛下您有高世之名三,這件事不足夠毀壞您的名聲。”
劉恆兩眼放光,馬上追問:“哪三條,快說快說。”袁盎說:“當年陛下為代王時,太后久病,臥床三年,陛下眼睛都沒合過,衣帶都沒解過,湯藥如果沒有經過陛下親口嘗過,陛下不會把它獻給太后。遙想春秋時的大孝子曾參,他不過是個泥腿子,他都力不能及啊,而陛下以諸侯王之尊做起來卻輕而易舉,這難道不偉大嗎,此為其一;當年諸呂掌權,功臣專制,陛下從代國來長安,形勢非常兇險,就算古代的勇士孟賁、夏育都會臉色震恐,而陛下卻渾若無事,這難道不光榮嗎,此為其二;陛下來到長安,住在代國駐長安的辦事處,群臣要陛下即皇帝位,陛下朝著西方謙讓了三次,朝著南方又謙讓了兩次,古代有個泥腿子叫許由的,堯把天下讓給他,他只謙讓了一次就豎子成名了,陛下卻讓了五次,這難道不高尚嗎,此為其三。何況陛下並不是真想殺淮南王,只不過沿路的官吏沒有照顧好,讓他餓死了。這跟陛下毫無關係,陛下有什麼可以傷心的呢?”
其實爰盎拍馬的本事並不高,整段話完全是胡編亂造。他說的三條只有第一條確實可以證明文帝做得不錯,其他兩條則都是湊數。劉恆當時來長安固然有些勇氣,但事前不但中尉宋昌給他分析過,說劉氏宗族強,大臣不敢造反,朝廷外不但有宗室諸侯王,朝廷內還有宗室朱虛侯劉章、東牟侯劉興居,肯定沒問題。之後劉恆還專門占卜,得到了吉卦。就算這樣他還不放心,又派舅舅薄昭專門去長安和太尉周勃接洽,雙方交換過意見,確認是真心擁戴他為皇帝,這才出發來到長安的。而且他一入未央宮,馬上把郎中令和衛尉換成了自己的人,牢牢控制了京師的兵權,根本說不上有多麼勇敢。至於第三條誇他謙讓為帝,就更好笑了,既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