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妄動,說到底還是因忌憚自己的皇祖父心中起了忌諱與不滿,然軍中之事,不論是楊三爺還是魏九重,還有一直呆在將軍府沒出來見過人的張公公,因身份的緣故都難以插手,唯有太孫能仗血統之勢,在其中著手。
只是撇去因不想惹皇帝的不喜,太孫還有另一層顧慮,“我雖看過幾卷兵法,然對軍中並不甚瞭解,貿貿然插手,只恐亂了軍中之事。三關乃大慶抵禦外敵的邊界,並非兒戲。”
要能看過幾卷兵法,就能對著邊關將士指手畫腳,這天下漫天遍野的都是軍師與帥才了,太孫從來都不是那種自視甚高之人,也知曉自己的長短,自然不會率性而為。蕭安把局面一破就不管事兒了,也得太孫他敢真去妄動啊。
單凌卻是反問道:“公子覺得,三關將士俱是無能之輩?如果公子說得不對,他們會不知輕重的瞞著?”
當然也有可能會選擇瞞著不說的,然而此時三關軍中還亂著,誰能借到太孫的勢,在其中能佔到的便宜就越多。因此除了他們一行明顯衝著來的劉家及孟家,其他軍中勢力不論大小,都尋著機會想要附和太孫。
這才是蕭安放心大膽的讓太孫呆在風吼城中的緣故。
太孫心中尤有猶豫,單凌卻不再說話,也就是太孫了,要換他家公子,哪用他提醒,直接上手就幹,搶建軍功這種事,對邊關將士而言,簡直就是本能,不需要過腦子的。
單凌自己當然想上戰場,不過是更聽蕭安的話,知曉太孫的安危比其他的都重要得多,因此才不敢懈怠半分,這會兒說了這麼多的話,比平時四五日說的還多,可是渴死個人了。
要太孫想到最後還要他去,他也乾脆就去算了,守著這麼好的局面不去掌控,他在旁邊看著都著急。
太孫不信蕭家,難道他走了,蕭家的人當他的護衛他能信?
單凌當然不瞭解太孫心中那種我深陷危險不要緊,我是太孫身份貴重,但蕭安身邊不能有半分危機的心思。
太孫想讓單凌去,最大的考量的就是單凌對蕭安的忠心,在蕭安背後給她捅刀子的機率最低。
蕭安在前面替他生死,他要連這一點都不替她考慮,那他也不值得她對他如此赤誠了。
要魏氏或者柳貞沒有跟著蕭安一道前往,要程謹安還留在風吼城,不論是哪一個,此時能站在自己面前也好。
太孫想到最後,只得請了楊三爺與魏九重前來說到此事,“不知兩位以為,誰押送此批利器為好?”
劉孟兩家是直接剔除了的,剩下的幾家人,胡家最弱,如今已經投靠上來,然而胡家二老爺這一代幾個兄弟均不在軍中,讓胡家送也不可能。
魏九重想了想道:“邢崇乃副帥,須得坐鎮風吼城中。若不用邢崇手中的人,其他幾家並無差別。”
楊三爺也在心中暗算著,三關軍中各股勢力聯姻眾多,從外表來看已是擰做一團,然而利益之中哪又有永久的盟友,砍去劉家、孟家、邢崇這三支,確實如魏九重所言,選取哪一家並無差別,其實也不用特意衡量。
楊三爺便道:“魏先生說得有理,不如公子前往軍營召集諸位將士商議?此巨弩不過十臺,押送用一百軍士即可,便是不放心,用一千戶,率兵三四百也綽綽有餘。其中人選,並不難定。”
這跟單凌說的,甚至是胡家二老爺說的差不多是一回事,太孫知道他們心中並無自己的顧慮,然而自己對蕭安的顧慮又哪好說出來。
不說楊三爺必然不關心這個,就是魏九重雖是南魏的人,也算是蕭安的舅舅,也沒看出其中對蕭安的擔憂。
魏九重眼角一瞥,看出了太孫心中的猶豫,就道:“此批利器要追上小安一行還不知要幾日,還請公子儘早做下決定。”
要去晚了,送了也白送了。
太孫點了點頭,“那便聽舅公的意思,從軍中選出一名千戶,率四百人前往一臺關。”
其實四百人已經算是多了,魏九重看了太孫一眼,並未再出言,不過心中倒有些明白太孫心裡的算計。
想來還是因他那個外侄女。此四百人最後加入蕭安的三千人中,也算是增加戰力,又不用擔心對方人多勢眾會威脅到蕭安的地位。
太孫前往軍營之時,又令單凌道:“將軍府中劉家的內眷有人看守,張公公也不必親自看押,還請他前往軍營去。”
要太孫說,劉希庭已死,蕭安更是替張公公殺了劉家的長子,就是想要對付劉家,也該將目光放在劉家的剩下幾個在外領兵的兒孫身上,而不是在將軍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