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子模一族,似乎是八旗之一?如今都是大唐的屬地,花喇子模國主已經上表請求撤國設道,只不過是皇帝不在,這等大事就是長孫無忌也不敢輕易決定的,何況剛剛被指定為主外的王況?其他小國,王況都可以跟朝中眾大佬商議後做出決定給個州了事但花喇子模地域不小,差不多有三四個建州那麼大,且又和安息接壤,設立道的話,這裡面關係牽連可就多了,花喇子模的國主最起碼也得封個郡王才行
為了不讓安息人投下太多的關注,也是王況和長孫無忌一干大佬們實在是無權封子和伯以上爵位的權力封個把的男的權力還是有的,都不用王況他們,直接宗人府報備下就行因此在皇帝不在朝的情況下,朝廷還是費了好一番力氣才將花喇子模國主安撫下來
如果從安息人被打發回去稟報,再到安息從其都城派出使團就算是一路輕車從簡的,而且選擇在氣候暖和的時候的話,最起碼也得要半年之久,可現在是冬天呢,怎麼地七八個月也是要的?可算一算,這才過去四個多月呀,難道安息人長了翅膀了?直接的飛過了花喇子模南邊的大漠和蔥嶺?
“依某看哪,安息人怕是早就派出使團了,他們心急呢”杜老頭一語就道破了其中的貓膩
房老頭則接過話題:“嗯,如此看來咱們又能多添幾艘大樓船了,照這麼下去,搞個不好,今年就能讓這些孩子們上學堂去了,不用呆在這裡”眾人聽了會心一笑,這個談判,有長孫相公和房相公主持,那麼就能多從安息人的口袋裡掏出大把的銀子了,既然他們那麼心急,咱們的籌碼也多了不少不是麼?朝廷雖然年年收入都在增加但要花錢的地方可也多呢,如果這一次能從安息人的嘴巴里多撬他個幾百萬貫出來,那麼就算建個學堂,連著延請先生要花上幾千貫,那也能建千來個學堂,可以讓十幾萬的孩子進蒙學了
然後朝廷再補充一點,內府再給點,這麼一來,不就解決了天下百姓家的孩子上學問題了麼?事實上,早幾年間,皇帝就有由內府出錢來大興學堂的意思,但被王況給攔住了原因很簡單,本來麼,讀書取仕那幾乎都是貴族們的特權,偶爾有那麼幾個寒門子出人頭地的,也無關大局,但要是李世民突如其來的讓天下所有百姓子弟都上學了,必定會引起豪門大閥的反彈:朝廷讓那些人都上學去了,那誰來種地?誰來當衙役?誰來從軍?誰來幹粗活呀?
因此這些年裡,朝廷推行的都是溫和的改變方式,先是在各州設立一兩個學堂,降低入學標準,儘可能的將覆蓋面鋪到普通人家這一層上,然後,等到建州學堂裡第一批入學的孩童長成了,絕大部分都沒取到秀才的功名了,這就有了例子擺在那了:那麼多人沒拿到秀才功名,根本不影響到勞力嘛於是就在各縣設學,同樣降低標準
再來,看看第一批各州出來的差不多也和建州一樣的情況,於是就推廣到每戶人家有一個免費入學的名額,不管你身家如何,出身如何,都是一樣的待遇,當然了,你有錢,你也可以自己另外延請西席給自己的孩子開小灶,畢竟學堂每天只上半天一個半時辰的課,每旬還要放假一天,碰到農忙的時候,考慮到孩子們也得幫家裡喂喂雞鴨,送送水什麼的,都會有相應的時間休息的
於是,漸漸的,對於文化天下這個王況從孔聖人那裡拿來用的觀點,朝中大佬和豪門大閥的都開始接受了起來,很明顯的麼,受過教育的,你跟他講道理,說這是誰誰誰說的,在哪本書上有,他能懂,不懂的也會去查;沒開過蒙的呢,你要讓他相信一件事,任是你講得天花亂墜也沒用,只要他從小沒接觸過的,一般都認個死理,就是不信
再者,雖然是天下人都可以進學,可起點還是不一樣的呀,一般人家哪可能有富貴人家這樣的條件?因此經過幾年的不適應之後,大家也就都不再將天下人都進學視為洪水猛獸了:某家就不信了,某家給子女提供的條件比你寒門優渥得多了,都是孩子,某家的孩子就會比你們的差?至少,某家孩子騎的是好馬,你們家的呢,騎的是駑馬
於是這戲劇性的一幕就這麼出現了,皇帝還沒回來,還沒發話呢,這些大佬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要全天下擴建學堂了,似乎這一切就合該如此一樣的,只是他們也知道自己幾年前的心態和現在完全不同,根本不敢說皇帝不是的,當初可是他們自己背地裡頗有怨言的呢
王況和房老頭對視一眼,彼此一笑,心照不宣,當初就是房老頭給王況出的主意,然後王況出面,房老頭再在一邊煽風點火這才敲定了循序漸進的法子現在,收到效果了,房老頭也很是得意房家雖然現在算是豪門大閥,可底子並不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