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的功勞,很大一部分要算在自已頭上,畢竟是他推舉朱大典上位的,這份知人善任的功勞是沒跑的。
周延儒臉上露出了得意的微笑,他似乎已看到了皇帝見到這份奏章時那龍顏大悅的歡喜模樣。於是,他急不可待地將朱大典的奏章揣在身上,便急急進宮面見崇禎皇帝。
在周延儒面見崇禎皇帝之前,皇帝正在東暖閣內觀看山東監軍高起潛的奏章。
一個身穿明黃龍袍,頭戴鉸金雙龍翼善冠的年輕人坐在盤龍寶座上,手捧奏章仔細地看著。兩邊各站了兩名垂首侍立的太監,他們小心翼翼地站立著,偶爾偷偷瞅一眼正全貫注閱讀奏章的年輕人。
這名年輕人,便是剛剛即位五年,時年22歲的崇禎皇帝。
22歲,正是當代大學生剛畢業的年紀。然而,與人們所想象的年輕人朝氣蓬勃,歡樂開朗的直觀印象不同,這位崇禎皇帝,這位大明王朝的統治者,卻是與年紀完全不相符的一臉憔悴與早衰,他眼圈發黑,眼角處有長期熬夜未休息好形成的魚尾紋,鬢角上則有極為明顯的星星點點的白髮。
這位明王朝的末代統治者,面對整個中華大地上日漸糜爛的局勢,力不從心,又勉力掙扎。自登基以來,各地明軍戰敗的訊息紛沓傳來,讓他又憤怒又痛心。年輕的皇帝時常做同樣的惡夢,那就是,自已身處一個巨大的漩渦之處,雖不停地奮力掙扎,然而,卻於事無補,最終被這個巨大的黑色漩渦越吸越深,直至吞沒。
尤其是近段時間以來,陝西的流賊越來越猖獗甚至入寇山西,而山東的戰事又久拖不決,種種壞訊息接連而至,讓皇帝心情沮喪而惡劣。他身邊太監們幾乎從未見他的笑臉,直到他今日看到高起潛的這份奏章為止。
身邊太監驚訝地發現,皇帝的那憔悴的臉上,露出難得的笑容。
那是一種飽受壓抑後,充分綻放的喜悅。
年輕的皇帝將手中的奏章,反覆地看了幾遍,一臉笑容越發燦爛。心情興奮地他起身踱步,嘴裡吟哦有聲,雙眼之中,充滿了希望的光澤。
這時有太監前來稟告,首輔周延儒請求面見皇上。
心情甚好的崇禎皇帝立刻宣他入東暖閣進見。
一臉喜悅的周延儒快步入殿,隨即手捧奏章,跪拜行禮:“恭喜皇上,賀喜皇上,我軍渡海奇襲韃子海堡,此戰大捷,斬獲頗豐,共得韃子首級113顆啊!”
“哈哈,愛卿平身。這個好訊息,朕已知道了。”
周延儒起身,發現原先總是一臉愁容的皇帝正微笑地看著他,目光溫暖而欣慰。
一名太監從周延儒手中接過奏章,恭敬地放在崇禎皇帝面前的御案上。
崇禎皇帝大致翻看了一番朱大典的奏章,見兩封奏章上所寫的情況大致相同。只不過,這次戰鬥的謀劃與組織者從前一封奏章的監軍高起潛,變成了現在這封的巡撫朱大典。
崇禎皇帝心下其實如明鏡一般明白,他暗想,這幫傢伙估計好不容易才商討好了頭顱的分配方案。因在各人所斬頭顱數額上不好再作手腳,便在戰鬥的謀劃與運籌上盡力為自已邀功。
當然,這些細節,現在心情大好的皇帝不想去過多糾纏,只是,兩封奏章中都提到的一個人,引起了年輕的皇帝強烈的興趣。
這個人,自然便是李嘯。
對於李嘯,崇禎皇帝其實已有一個模糊的印象,那就是上次李嘯用計殲滅陳友德500精銳之事,兵部曾向自已上奏過,在那封朱大典強烈地為自已表功的奏章中,也提到正是李嘯協助出兵實現了朱大典這個戰鬥目標。
卻沒有想到,只隔了這麼半個多月,此人竟又參加了這次朱大典或高起潛親自謀劃的“虎嘯遼東”渡海奇襲作戰,竟然還斬得20名韃子首級!
崇禎皇帝有種強烈的直覺,這個被兩封奏章均當成配角的李嘯,很可能戰功遠不止是這個上奏的數目,極可能還有更大的功績被上官強行分潤。
這種大明官場的潛規則,皇帝其實心知肚明,但卻無可奈何。畢竟此舉成例已久,而且每次每個人的晉升官職均有上限。那麼,這個人多出的戰功,自然被上官分潤,這種做法在這些明朝將領眼中,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這個上報的數字很精巧,幾乎正好是百戶官李嘯一次戰鬥所能晉升的極限。現在明軍接連戰敗的背景下,韃子頭顱更是珍貴難得,故晉升所需的數額比以前要少很多。原先約需30名頭顱的數額才能升為正千戶,現在只需20顆便夠了。那麼,這名半個月前才晉升成百戶的李